“嗯,生铁和熟铁能弄多少就弄多少,我有大用。”
“好嘞,阿奇,你给我列张清单,到底要哪些东西,我好照方抓药。”
“好嘞,种大哥,一会儿我就写。”
……
叶治说得没错,世上能用钱解决的事就都不是事。
种彦崮的办事效率很高,没过两天,就陆陆续续的有物资悄悄地从凤州运过来,不过付出的价钱也让种彦崮感到很肉痛。
不过肉痛归肉痛,该花的钱一文都不能少。
有了原料和物资的供应,整个基地就像开足马力的机器,建设速度又提了一截。
就在叶治等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杨从仪却冷不丁地抛来了一个难题,或者说杨从仪大权在手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出招了。
不知道是不是有狗头军师在给杨从仪出谋划策,反正他出的第一刀很有准头,直插叶治和种彦崮的软肋。
杨从仪把叶治安置在凤州的饥民全都赶了出来,把烫手山芋扔还给了叶治。
杨从仪打的是如意算盘,叶治要是不收饥民,等于是见死不救;叶治要是收了,两千多张嘴要吃饭,最终定逃不了一个弹尽粮绝的下场。
到时候杨从仪不费吹灰就能剿灭将叶治和种彦崮一网打尽,何乐而不为呢。
叶治和种彦崮赶到第一闸的时候,乌压压地饥民已经把栈道塞得满满当当。
“叶大人,是叶大人!”挤在最前面饥民眼尖,看到了出现在闸门望台上的叶治。
“叶大人!叶大人!”
饥民全都将目光聚焦到了叶治身上,脸上写满了期冀,急切的呼喊声一时间响彻山间,“叶大人,救救我们吧,救救我们吧。”
“阿治,现在怎么办?”种彦崮看着嗷嗷的饥民,立时头也有些大了。
“还能怎么办?杨从仪送的大礼不能不收啊。”叶治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喜色,说道:“幸好咱们只缺人不缺粮。”
俗话说兜里有粮,心里不慌。
叶治在制定撤退计划时提出了广积粮的要求,不仅把凤州府库里的粮食都转移到了大散关,而且花了不少钱从粮商和百姓手里又收了不少粮食,现在大散关仓库里有数万石粮食,即使接纳了饥民也够吃上一年。
“乡亲们!”叶治大声地喊了起来,“大家要是信得过我,就听我安排!”
接收饥民费了不少时间,主要是提防杨从仪趁机在饥民中夹塞奸细。
好在这些饥民大都是拖家带口,又是同乡同邻,能够相互佐证,只是甄别和检查多费了些时间。
其实叶治要感谢杨从仪,叶治时下最缺的还是人手。
当初他就动了将饥民一起转移到大散关的心思,但考虑到安全问题而作罢。
现在杨从仪将饥民原封不动奉还,打的是什么鬼主意,叶治不是不知道,可杨从仪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坏心反而是办了好事。
有了充足的人手,基地的建设速度又快了一截。
上上下下,无论男女老少、兵丁百姓都忙的不亦乐乎,垦荒的垦荒、做工的做工、训练的训练、巡防的巡防,掀起了大散关建设的新高潮。
安顿好饥民,本以为可以消停些日子,不曾想没过多久,另一头却又出了事情。
入秋之后,开始征收秋税,可今年关中地区大旱,几乎绝收,而金人又催科如旧,很多百姓交不上皇粮而选择逃亡。
大散关外陆陆续续又有难民前来叩关,但金人自从上次吃了大亏后,便在大散关外的和尚原驻下重兵,轻骑日夜游弋,严防难民逃亡。
大散关外呵斥声、哭诉声、哀求声、惨叫声,不时与闻,甚至有不少百姓死于金人蹄下。
不过即使这样,前来叩关的百姓还是有增无减,但绝大多数都被金人给捉了回去,只有极少数漏网之鱼能逃进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