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避籍任官(2 / 2)

兴汉室 武陵年少时 2547 字 2021-11-18

这样一来,河东郡守王邑肩头的担子就更大了。

“河东如今可以说是一片白地,王文都在河东既要修养生民,又要布施新政,实在是任重而道远。”皇帝说道:“我等既有定计,以后但有所新政,皆先施与河东,以观成效,而后再推行四方。是故河东必是朝廷首重之地,依我看,不如给河东郡守增秩中二千石,以向世人表示河东与弘农等他郡之与众不同,以及朝廷之重视。”

除了京兆尹与河南尹情况特殊以外,其他郡守基本上都是两千石的品秩,按照皇帝从后世角度的理解,给予河东郡守跟京兆尹、河南尹同样的比同九卿的中二千石待遇,不仅是对王邑的嘉赏,更是提高了河东的政治待遇,将其拔高到直辖郡的地位。

“王文都治下不严,本是戴罪之身,受如此嘉赏,若还不能为陛下办好事,那就真要严惩治罪了。”贾诩淡淡说道。

“我这不是给他一个人的,今后所有的河东太守,皆为中二千石,他若惶恐,那就愈该勤勉为政。”皇帝轻笑一声,说道:“不要让我失望。”

贾诩默然不语,好像这话不是说给他听的。

三人就王邑的封事商议完了之后,皇帝打算再说说划清、设置地方职能部门的事情,却被贾诩一时拦下:“曹掾属吏乃地方制度,沿袭数百载,一旦更易,是不是要先诏司徒等诸公,一并议事?”

“不用,马公等人虽然德高,但太过墨守成规,不会变通。到时候各执一词,争执起来愈发难断,还不如由我等先议定,再发给中台商榷拟诏就是了。”皇帝轻描淡写的说着,想了想,又补充道:“我等以往不也是如此商议要事的么?像是河东新政、或是对关东的筹划,哪样不是我等商议好了,再另行颁诏的?不必多虑了。”

贾诩若是真有异议,早在开始的时候就提出来了,何必等到这时候?听了皇帝的话,他很快便不再纠结于这么做合不合乎流程,也不再担心自己身为一个六百石的平准令、以微末之官参与国策的越权行为。

荀攸在一旁安静的看着这一切,什么话也没有说。他知道皇帝一直以来都有分尚书台权势的意图,有意重新设立决策机构,将尚书台当做纯粹的执行机构,分权与集权,是每个合格的皇帝都会做的事情,这是帝王制衡的手段。不管以后是尚书台独揽大权、还是变成侍中决策、尚书实行的模式,只要荀攸保证自己的权力不被分走就是了,哪里还会顾忌到别的。

由平尚书事、侍中荀攸与平准令贾诩议定的事很快就通过口谕的形式传到尚书台。

除了三互法、策试三署郎、太学生入河东等政策以外,更有皇帝对河东郡县改制的内容;从今往后的定制,郡府官署称为‘曹’,县府官署称为‘掾’,按照职能各分为主司法刑罚的决曹掾、负责基层官员策试的五官曹掾、负责各级学校的文学曹掾,以及负责掌管驿站道路以及巡视诸县的督邮等等。

与他郡不同的是,这些曹掾部门与中央九卿等官对接,就如决曹掾归属廷尉,五官曹掾归属五官中郎将,文学曹掾归属太常等等,几乎中央各官每一个都在地方上有相应的职能掾属,变相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这些政策本来是件好事,但对于司徒、录尚书事马日磾来说,让他不能接受,却不是这个新政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