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真正对盐铁利益攸关的只占少数,坚持反对的也只占少数,而无非是想借势让皇帝做出妥协。如果不让皇帝受到一点阻力,那以后皇帝岂不是可以随时绕过重要的大臣和尚书台,商量都不打,就能径直吩咐九卿改革体制了?
当初皇帝看似莽撞和不合情理的找少府宣布办盐铁,是对尚书台权威的一次挑战;这次马日磾等人联合起来反对,并不真的为了盐铁,而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话语权,在今后的改制中不被皇帝一脚踢开。
皇帝要办什么大政,得先寻他们这些大臣商量,有了主意直接去找底下的人,算什么回事?
所以众人才打算联手在明天对皇帝示威,这也是臣子对皇帝威严的一种试探。成了,以后办事都得君臣商量着来;不成,那以后就是君进臣退的局面了。
“司徒能甘心辞位,必然是为他事打动。而司空对我等屡屡温言假辞,实则另有心思。我等若是无有预备,明日一早,我们在北宫门自说自话,反对专营之政,彼等却反口支持陛下,那我等可就处于不利的局面了。”士孙瑞想了想,补充道:“而且是与董承一起。”
这次的事情不仅有马日磾与杨氏等人的参与,董承出于对皇帝的不满,也表示出要与马日磾和解、一同行事的态度。三方联合,既能给皇帝带来压力,又能不至于显得互相结党。
然而,马日磾深深皱起了眉头,士孙瑞分析的没错,本来都就此事达成一致,要同进退,可对方却为了别的利益中途退出。自己若是没有察觉,到时候岂不是变成了他与董承勾结合谋,造势阻拦陛下?
“哼!”马宇不忿的说道:“他们想的好算计!”
双方本就是彼此利用,临时合作,对方因故退出,确实没有事先告知的义务与责任。至于依旧怂恿马日磾继续秉持着先前的计划,在北宫门仗义执言,那就是黄琬和杨氏顺水推舟,针对马日磾的一个圈套了。
明天若是没人衬托,又怎能显示出他们对皇帝的一片忠心与拥戴呢?
在北宫门聚众讨论,辩驳皇帝的主张、让皇帝下不来台,又和董承同气连枝……最重要的是,杨氏和关东士人在一边为皇帝说话,一副义正辞严、赤诚无比的样子……
马日磾光是想想,后背就是一阵冷汗,现在当务之急就是立即跟杨氏一起转变立场,让董承一个人去跟皇帝唱对台戏,这样还能顺手挑拨董承和皇帝这对翁婿之间的关系。
可在此之前,马日磾得先知道究竟是什么让杨氏改了主意、让赵谦甘愿辞位。
“元升,当日穆顺到司徒府上探视,可有说了什么?”士孙瑞问道。
脂习仔细回想起来,不确定道:“都是正常的探视之语,劝赵公安心休养之类,也没什么出格的话。”
“那就是在很早以前就有暗示了。”士孙瑞凝神静思,他一时也想不出还有什么利益能比让皇帝妥协,从此君臣共治的利益大。赵谦的退出,士孙瑞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对方势单力孤,即便这事成了,他也捞不到好处。可杨氏却不一样,还有什么利益能让杨氏改主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