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情竟是如此离奇!
汉军还真的坐失良机止步不前了!
司马懿并不觉得,逆蜀丞相诸葛亮与疤璞乃是如此无谋之辈。
若是说汉军伐吴只是为了泄恨、并没有占据荆州的意图,同样也经不起推敲。
昔日夷陵之战后,逆蜀丞相诸葛亮不吝放下仇恨,也要促成蜀吴两国的盟约,可见彼对天下大势了然之明。而江东不过是背弃盟约了,尚未有助力魏国攻伐巴蜀之事,彼竟弃映入眼眸的大汉旧都长安城不顾,转去兴兵攻吴了?
只是为了泄恨便虚废国家之功,何等不智邪!
退一步而言,江东背盟与魏国媾和,对逆蜀亦无有多少威胁啊!
历经寿春之战的惨败、廖式叛乱一岁有余的江东,还有实力从永安夔门或汉中黄金峡攻入巴蜀不成!
故而,司马懿觉得汉军的伐吴之举,必然藏有图谋魏国之意。
另一,则是时局的发展,对魏国而言太过于顺遂了。
魏国刚与江东媾和,汉军便如愿转兵去攻打江东了;江东刚败北、魏国汲汲邀约孙权复出兵时,汉军又逼迫江东不得不如魏国所请了;且魏国期盼逆蜀丞相诸葛亮与“魏之大患”的郑璞被牵制在东三郡,好让魏国能有机会复关中时,逆蜀同样如愿了!
明明魏国已然出兵了,且是璞在堵水河谷结营扼守,蜀相诸葛亮为何留在西城而不是赶回来关中坐镇呢?
难不成,他竟是连魏国十余万大军可趁机复关中的危险,都无法预料得到?
司马懿不敢置信。
这些巧合太多了,犹如魏国得到了上苍的眷顾一样,令他细思极恐。
是故,他倏然觉得,汉军乃是在诱他发起关中决战。
不然无法解释,为何汉军竟如此有恃无恐!
但甫一得出结论的他,又陷入了新的疑惑之中——汉军的有恃无恐,从何而来?
汉军伐吴,南线入交州的兵力之多出乎江东的预料;北线盘桓在东三郡的五万兵力,更在击败江东之战中被证明了战力,并非是临阵招募的屯田客或者兵户佯装而成,乃是不容置疑的主力!???..coM
如此,汉军即使有在关中谋魏之心,但兵力从何而来呢?
仅仅凭借着如今戍守在关中的魏延、吴班与姜维等部,约莫六万有余兵马,便要与魏国开启赌上国运的倾力一战吗?
这个疑惑没有解开之前,司马懿同样无法回绝魏国朝野上下的催战。
因而,他将这一切推断与疑惑皆录于书,传给了如今正在宛城伴驾的长子司马师,让其私下转给天子曹叡。
避开庙堂诸公的人多口杂,私下与曹叡计议。
盖因只要曹叡支持他的推测,其他人的求战或者口诛笔伐就皆不会影响他的调度。
而吸取了前番执意推动兵围鹯阴城塞的教训、付出惨重代价的曹叡亦不负他所望,让他一切皆可自决之。
出兵的时间不管推延还是更改,都无需再作书来禀。
是的,司马懿打算继续蛰伏一段时日,待看东三郡的战事如何或者是他将心中疑惑解开了,再发起关中决战。比如大雪封山、秦岭谷道难以通行的冬十二月,对魏国而言就是很不错的出兵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