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再次来信,并没有额外叮嘱邓艾什么。
而是倏然想起了如今的邓艾部对比河西汉军而言,骑兵偏弱且太少了。
大漠、草原本就是以骑称雄之地,且出于对郑璞的忌惮、觉得现今邓艾难于匹敌,故而他便想了个法子将这劣势尽可能的弥补一二。
乃是以军械作为交换,让南匈奴刘豹部匀出一千游骑为魏国征战一年的时间。
无需担忧刘豹会寻借口回绝此提议。
自柯比能被诛杀后,北方鲜卑各部强者远遁漠北、弱者降伏魏国或依附其他部落, 从辽西至河套的草原出现了权利真空。哪怕是魏国收复雁门郡北部、复置了云中与五原以及朔方郡都无法填补这片空白。
无他,魏国并没有在这些郡县大举屯兵以及迁民戍边,郡府的影响力很弱。
故而但凡有些实力或野心的部落都在忙着抢夺牧场、攻弱兼昧,
刘豹亦然如此。
抑或者说,他先前不吝族众性命助魏国征伐,为的就是得到魏国能册封他为大单于——有了名义的正统性,不仅被兼并的部落会更加顺从,就连各郡县的官府都会对他偏袒一二。
且他部落所栖居在朔方郡屠申泽,一直都是漠北游牧部落垂涎三尺的牧场, 为了自身的安危,他亦会积极整顿军备。
再者,司马懿这个做法,并不会给邓艾带来粮秣不足之困。
游牧部落作战都是驱赶牛羊在后、就地放牧而食,邓艾只需要将先前屠戮的杂胡部落的栖息牧场画给南匈奴游骑就好了!
反正,这一千游骑是刘豹暂时借给邓艾的,并非是就此入了魏国的军籍。
大不了再多给点军械便是了。
此外,司马懿在书信的末尾,还着墨了几句闲话。
如江东因去岁三郡叛乱的干系,今岁不会再兴兵犯淮南。
而雒阳庙堂源于去岁中原腹心之地遭大水,故而天子曹叡亦不会有兴兵夺回合肥新城的心思,让邓艾无需忧虑其他。
这几句闲笔,看似与贺兰山的战事无关,但邓艾看罢便了然其意。
盖因司马懿上封书信中,便让他如若战事不顺, 便遣人前去高平城请胡遵支援。
依着常理, 邓艾接到书信后就应该先去书信与胡遵, 大致将自身的守御部署以及兵力调度告知,以备事有万一时,胡遵也能在第一时间做出最恰当增援部署。
而不是接到求援后,才仓促的拉开舆图与麾下探讨、制定救援部署。
但邓艾一直都没有去信。
他觉得如若依着司马懿之言行事,恐胡遵会对他部署提出不同的见解来。
胡遵乃名门出身,步入仕途的时间很早,先前随军攻灭了辽东公孙氏,累功拜为平西将军,且同样是司马懿心腹部将,见重程度并不亚于牛金。
如此人物,如若提出了建议,邓艾将会陷入听与不听的两难中。
若不听取不必多说,会给自己冠上一个藐视上官、自矜自傲的名声。
但若是听取了......
且先不提胡遵的建议是否恰当,单凭战事不得自专,汲汲营营那么久才得以独掌一部的邓艾就无法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