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汉的蜀锦、茶叶、陶器及铁器等物品陆续流入之余,他们不仅成为了大汉战马供应地之一,且还愿意被大汉以物资雇佣的方式遣族人随征。
亦是说,他们彻底接受了大汉的羁縻政策。
至于对他们推行羁縻之时,也是变相的促进他们变得强大,日后是否会演变成为大汉的威胁嘛..........
没有人去考虑,也无需考虑。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如果后人奋发图强,再复昔日武帝时期的国力,白马种羌再强大都不敢叛乱。只会慢慢被汉家礼仪蚕食,演变成为以汉家子民自居的自豪。
连其栖息地阿尼玛卿山脉的河谷流域,都有可能变成大汉的郡县。
如果后人耽于享乐,罔顾先辈的努力,被白马种羌欺凌了那也是活该。
何需去担忧?
战后,参与此番战事的各部兵马,都进驻陇西狄道休整,以后他们便是归李严节制,成为西线进军凉州、围攻四望峡及积石峡的兵马了。
各部将领也各有升迁。
其中,姜维的升迁最令人侧目。
不仅将之前行护羌校尉的“行”字去掉,还领相府参军、转为荡寇将军。
所领本部兵力也有变化。
与他同行的小校蒋舒升迁为裨将军,领千人入他麾下任职,让他本部兵力增至四千。
且在战时,早就臣服于大汉的陇西当煎、牢姐等小种羌部落,以及白马种羌的雇佣军,将归于他统领。
也算是没有职位、却有其实的重号将军了。
不过,人们对此也不奇怪。
荡寇将军的官职,本来就是诸多杂号将军之首,亦然是最令人侧目的将军位。
任此职者,相当于被朝廷期待着,未来可成长为国之藩篱。
比如大汉上一任荡寇将军,乃是关侯。
如果说,此战令大汉获得人口及物资无数,且彻底没有了北伐的后顾之忧;那么,对逆魏而言则是一场动荡。
羌胡部落人口比汉家黎庶更多的凉州,在得知参狼种羌及钟存种羌被大汉征服、化外白马种羌成为大汉附庸后,难免人心思异。
许多豪右、羌帅及胡王,对大汉穷追近千里击敌的做法心有忌惮。
因为夹杂汉魏中间,首鼠两端的道路已然被堵死了。
也不由自主的,将自身假想为参狼种羌。
如果不敌将迎来覆灭,如此结果自己能承担否?
抑或者是,索性效仿西海的烧当种羌一般,早早弃了魏国入汉,更符合自身的利益?
对此,魏国为了安抚人心,且为了防备大汉大举屯兵在陇西郡的调度,大司马曹真乃上表雒阳,将征西将军夏侯儒部转来了金城郡榆中县一带驻扎。
以他与魏延对峙,让征蜀护军郭淮得以将兵力转去西平郡,压制湟水河谷羌胡部落的人心思异。且魏国依着“边人治边”下放权力的约定,河西各郡的太守如张就、黄华等人,都让家中子侄领了私兵部曲,跟随夏侯儒前来金城郡驻守。
至于夏侯儒原先的驻地,乌水(清水河)流域,则是从镇守荆州的司马懿部,别遣了将军胡遵领五千人而来,继续镇守鲜卑乞伏部。
胡遵,乃出身于安定郡名门。
为人胸有韬略,时称良才,且以他家族在安定郡的威望,镇守乡闾之侧的乌水流域,可让魏国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