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出一个足以震动朝堂的数字后,杨友仁又转身面向阿棣,郑而重之地行了个大礼:“陛下,臣身为言官,当然知晓风闻奏事也得有据可依的道理。如今圣天子当朝,正是大明迈向兴荣之机,臣能做的唯有勠力践行,不敢稍有懈怠,更容不得半点差池。
臣之所以敢在这朝堂之上,直面弹劾靖国公,绝非道听途说,亦非刘将军所说的妄自猜测、揣摩圣意,而是有亲历者为证的。行人刘真前往琉球宣旨册封,路遇刘将军船队,亲眼目睹、亲耳听闻了水军的诸多秘事。
言及此事,臣还要弹劾千帆卫指挥使刘显仁。刘行人出海遭遇风浪,为保陛下旨意平安抵达琉球,多番苦求水军庇护,却屡屡被刘将军拒绝。最终不得已抬出陛下的名头,刘将军方才不情不愿同意。
刘行人本以为水军规矩如此,登船后数次被刁难,也只是委曲求全。事后联系在水军船上的一番见识想来,哪里是见死不救这么简单,分明就是担心刘行人一旦登船,便可能会发现水军中隐藏的贪腐之弊啊。”
不得不说,杨友仁确实要比他的那些前任们高明不少。反击刘显仁并确指詹闶贪腐的同事,还借着歪曲刘显仁原话的便,给他扣了顶“污蔑同僚揣摩圣意”的帽子。
这帽子扣得相当巧妙,哪怕阿棣并不觉得刘显仁有这个意思,也无法怪罪到杨友仁头上。就像他说的,自己并没有揣摩圣意,只是刘显仁污蔑他。
如果你要说他冤枉刘显仁,还有点站不住脚。因为人家说了,只是认为刘显仁污蔑自己,更大成分上属于自辩。你急赤白脸的,难道做贼心虚了吗?
而这家伙最厉害的还不是这个,把刘真甩出来放在随时都能顶缸背锅的位置上,才叫正经的高明手段。
不明就里的人听了,以为他在弹劾詹闶的同时,还为刘真叫屈喊苦。明白真相的人听了,也分不清如此扭曲事实的,究竟是刘真还是他杨友仁。
而金台上的皇帝听了,别管了解不了解真相,一旦事不可为,最终的板子都会打在刘真的身上。至少最重的那部分,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已经归刘真认领了。
果然,阿棣听到杨友仁说出刘真这个名字后,眼神中闪过一丝杀机。这就是个败类啊,胆小如鼠、擅闯军阵不说,还恩将仇报,他活着就叫多余。
詹闶的话阿棣是信的,他说刘真畏死贪安擅闯军阵,挟圣旨之威骄横跋扈,为贪功阻拦水军惩戒倭寇,那这个人应该就是真的做了这些。
本来只打算罢官革职,赶回老家让他去种田就算了。哪知道这货还作得一手好死,竟敢反咬一口,献上了诬告詹闶的由头。
名教和詹闶不对付,阿棣自然是明白的。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还要默认,甚至是默许这种现象的存在。
一来现阶段还需要名教协助治理天下,总不能把名教的人都撸下去,让朝政回到十几年前无人当官的局面。
二来在大局未成之前,行道教还需要一定的制约。皇帝是注定的孤家寡人,对詹闶的信任再多,终究也不是自己。
那么在面对两边争斗的局面时,就需要从失败一方选出一个或者几个背锅的来,作为平衡事态和安抚胜者的牺牲品。
好在就大明朝廷的情况而言,詹闶或者行道教单独对上名教,基本都只是以詹闶一边获胜为结局。
又好在明教人多势众,也有不少确实该死的,还不至于拿不出人头来。而且名教的确可恶,时不时杀杀他们的气焰也挺好。
所以有时候就说,名教能够渐成气候,独霸中国政治舞台近两千年的时间,那是真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离理论和手段的。
就比如詹闶,既不会主动坑别人,也不会推别人出来填坑。要是没有开疆裂土、大赚金银的好处,皇帝跟他合作根本就找不到爽点好不好。
反观名教这边,即使没有敌人,也要靠着内斗搞事情,让皇帝随便抬下眼皮子就能找到问题。只要不开心了,随时都能爽一把。
当老大的,尤其是手下大概率造不了反,社团又正处于巅峰,已经找不到什么追求的老大。可不就剩下调停各方争端,彰显自己地位这么点乐趣了吗。
哪怕是阿棣这个对外强硬,有着浓厚战争情结的皇帝,还有詹闶给他带来的“日不落帝国”的理想大饼管饱,也逃不脱偶尔想要调停一把的职业病。
只不过阿棣还算清醒,享受当老大乐趣的同时,也深知什么是自己能做的,什么是绝对不可以动的。
“即有人证,那便宣来问问,是非对错当面讲个明白。”没有多少感情成分地给出指示后,阿棣又瞥了杨友仁一眼,此人的仕途也差不多该断了。
名教也是早有准备的,刘真就在宫门外侯着,不多时便被带进殿中。朝着阿棣跪行大礼后,按照吩咐,把连夜商定好了的说辞重复一遍。
这家伙还算有些口才,故事讲得不说有多生动吧,起码在不了解实情的人听来,还真就像那么回事。
只是很不巧,事情的具体始末,詹闶早在昨天就进宫跟阿棣详细说过了。任他现在说出花来,也不会有半点作用。
等他嘚吧嘚地说完,另一边詹闶也动了。遇上有坏人的场合,詹大掌教可一点都不善良,明知道你要死,也得先吓你个半死乐呵乐呵。
很少见地回头瞅了两眼,朝阿棣道:“陛下,就是此人没错了。仗圣旨天威使唤指挥使如奴仆杂役,企图阻止我军惩戒倭寇,以保全其册封之功,胆小如鼠,奸佞如贼。
不止刘将军战舰整船官兵深受其害,护送他前往琉球的船舰上下也敢怒不敢言。实属官场毒瘤,朝廷巨害。如此官匪恶吏,若不施以严惩,难正天下之气……”
刘真顿时懵逼,慌乱之中向杨友仁投去询问的眼神:这算怎么回事,不是说好了弹劾妖道吗,怎么变成妖道劝说皇帝要老子的命,而且好像早就商量妥了似的?
杨友仁回瞪他一眼,别过头去不再理会。你特么问老子,老子还还不知道该咋办呢,八品小官而已,连这点背锅的意识都没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