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幅面的优质布匹,没有新式织机肯定是做不出来的。而新式织机的核心技术就在詹家,其他人根本不可能有。
前几年十大布商代表上北平,倒是仿制过织机,可他们做不出弹簧,最终只能是无奈放弃。
可是现在,市场上竟然出现了非詹家生产的超大幅面布匹,也就是说弹簧这个东西已经流出去了。
燕山工业园里管理很严格,钢的出入都要细化到“斤”这个级别,就算小有疏漏也达不到大量生产弹簧的程度。
而钢的冶炼生产,就更不可能出现在燕山工业园以外的任何地方。不是詹闶盲目自大,关键是除了开挂以外,这个时代就不具备炼钢的基础。
成品钢没有流出去,冶炼技术没人玩得转,那么是怎样的条件下才出现了那些布呢,这就成了一桩悬案。
要说悬,其实也没有多悬,费点脑子很容易就能推算出个大概轮廓。毕竟钢制品的流通,也就那几个屈指可数的方向。
燕山工业园里的成品钢走向,基本就是从负责冶炼的熔耘行到负责锻造的国安坊。国安坊完成锻造工作,再下一步的去向就是军队。
而在国安坊到军队的这个过程中,并不可能存在流失。别说长枪大刀了,一共多少枚箭头都是要详细记录,最终与成品钢的出入库和产量核对的。
黑甲军的板甲,这个绝无可能。极少量的纪念礼品,还达不到制造弹簧的量。那就剩下一个渠道了,从军中流出去的。
说这件事比较悬,只因无法判断流出钢制军械的具体方向,究竟出自哪一支军队。靖难军、辽东军、大宁军等等,几乎只要是北部防线上的军队,都在用国安坊的军械。甚至在南军中,也有不少国安坊的武器。
天下那么大,布商那么多,江南、淮北、山东、四川都有一定规模的纺织业,只是凭已经发现的布匹,根本无法找到是谁在做这件事。
制造方不明,原材料流出渠道不明,这就只能是一桩糊涂悬案。詹闶简单分析过后,最终选择静观其变,等着对方露出马脚。
想要追查的话,倒不是完全没可能。现在济南已经被靖难军占领,只要把卖布的布庄老板带来,顺藤摸瓜之下,至少找出线索并不难。
但是要考虑如今的整体局势,靖难才刚刚进入山东,连东昌都还没拿下呢。万一对方是躲在幕后暗中操作,这么一来可就打草惊蛇了。
就这么先放任着,迟早有一天追查到源头的时候,整个大明有多大的市场,就得让对方出多大市场的赔偿。
世界历史上第一桩侵权官司,必须要搞得有声有色,能整多大动静整多大动静。靠着这桩官司,要把行道教的规矩打出去,更要把国家的知识产权意识打醒。
另外,这件事也让詹闶想起了那位诸暨谢家的代表谢用。靖难一起,怕是谢家要跟詹家划清界限了,否则不可能这么久都没联系。而谢用作为两家之间的联系纽带,也不知道如今是个什么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