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节 共襄大业(七)(2 / 2)

旅明 素罗汉 5803 字 2022-07-21

另外,所谓的藏兵,其实还包含有重要的战略转变:李自成部将从流寇变成事实上的坐寇。

这一点,在坐众人都听出来了,也都迷茫了:坐寇哪里是那么好当的。几十万官兵如今就在围剿农民军,谁敢坐困孤城等死?

于是当周乙话音落下后不久,马上就有人提出了疑问:“不知先生这兵,打算藏在何地?”

“呵呵,问得好!”

对今天这场面早有推演的周乙,知道这一问问到了关键地方:根据地建立在什么地方。

下一刻,周乙重重一拳砸在了地图上他们如今的扎营之地:伏牛山脉。

“就与这伏牛山内,藏精兵三千。待它日功成,主公一朝出山再无敌手,顷刻间便成席卷天下之态。”

“八百里伏牛山,绵延盘桓,多有易于守备藏兵之处。”

周乙知道,这个策略的关键,还是后勤问题:“好教主公知道,铁伞门在荆襄之地积累多年,多有预备。如今只需打通武昌至南阳的粮道,这练兵所需的三千领铁甲,附带三十万斤军粮,半年内皆可运至此处。”

听周乙夸下如此海口,饶是李自成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但依旧动容:“先生此话当真?”

“绝无虚言。便是那粮袋中所藏的铁甲,三千领只多不少。”

周乙所说的“铁甲”,是当时在粮车中运来的第二种盔甲。这种盔甲式样简单,是情报总局在工厂批量定购的仿制甲,内在质量很高,外型和时下明军骑兵装备的制式铠甲一样。

至于之前的山纹甲,那是用来给少数高级将领的,不可能大批装备。

......人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李自成一干人要是再瞻前顾后,那也就不是脑袋别在裤腰上的革命家了。

更何况对于一伙流寇来说,能有一处进可攻退可守的老巢,自然是好事。之前只不过是幸福来得太突然,一时没反应过来。

于是周先生的藏兵策得到了初步通过。

看到在场众人忐忑中混合着一丝不信任的复杂神情,周乙心下了然。他清楚这些流寇的心思...不外乎就是有便宜先占,走一步算一步。等有一天您老吹的牛皮破了,粮秣甲胄接济不上了,那时候再说。

如果换成几年前出门逃荒的周乙,大约也是这个想法。

然而,周乙如今也是参观过番禺非标准件厂的帝国精英......力大无比的煤气压机,像压米粉皮一样,轻而易举就将一块块精铁板压成了光滑坚固的头盔、臂甲、腿甲、胸甲.....

最终,这些部件被工人随手扔在了一旁堆得像小山一样的成品堆里,整个过程不超过一分钟......

怀着“土鳖也就这点见识了”的高档优越心情,周道长眼中带着诚挚微笑,徐徐讲出了下一条策划。

比起最关键的藏兵策来说,第二条被周乙称之为“搏名望”的战略,其实是为了配合第一条而生的。

想要养精兵,光有粮草和甲胄不行,最关键还要有人。

这里所说的人,还不能是流民,最好是有骑兵经验的人。

这方面李自成有先天优势。他起家的几百核心部众,大多就是陕西驿卒,以及边军中的逃兵。

历史上当李自成和明军在中原地区展开大兵团作战时,其手下最核心的“老营”兵,绝大多数都是甘陕边兵。

所以周乙的意见很简单:根据地建设,留下田见秀这样老成持重的人主持就可以了。至于闯王同志,适当还是要带队出去,前期跟随高迎祥打一打辅助...重在参与...精准撤退...也无需出河南境内...刷声望为主。???..coM

这样一来,等明年高迎祥在子午谷被杀后,自成兄就可以顺势接过2.0版闯王称号,招兵买马,一夜成型。

在这里,周乙要求李自成尽量在天下人中搏名声,他并没有透露自己掌握的最机密:高迎祥的死亡时间。

对于总局告诉他的高迎祥死亡时间,周乙深信不疑。

他本人就是狙击手。他深知在当前的战争模式下,总局想要一个人死,那个人就一定会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去见阎王。

所以高迎祥明年必须死,给李自成留出上位的空间,这是周乙对总局这条绝密计划的理解。

当然了,对于这条机密的始作俑者,某些掌握着百度历史资料的人来说,高迎祥明年就是被孙传庭擒杀了,属实和情报总局没关系,不要乱盖。

待到周乙将全部战略计划公布,李自成缓缓点头应诺。至此明末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大潮,在某支黑手的拨动下,就此涌向了另一条时间的支流。

而南望和周乙他们的故事,也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更加遥远的北方,看一看那里发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