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鸿基堡(2 / 2)

旅明 素罗汉 3437 字 2021-11-17

吉婆岛距离下龙湾海口不远,是附近上千座零散岛屿中面积最大的一座。整个岛长24公里,宽18公里,总面积315平方公里。

在后世,有着天然白细沙滩的吉婆岛是北越明珠,度假天堂。这里有天然海滨浴场,有各种森林地貌,出产很多珍贵木材,海域盛产墨鱼鱼类。

然而在十七世纪,吉婆岛和大明的沿海岛屿一样,只是一处三不管的野岛。

等到第二批小艇出发后,大船队也动了。

昨天由于初来乍到,还不知道岸上能不能站住脚,所以船队是下锚在外海的。到了今天,考虑到岸上已经初步有了防卫力量,那么船队也就该挪挪窝了:进入下龙湾。

雨季的安南海岸经常会出现风暴,船队在下龙湾内驻泊避风才是正确选择。

这个时候,前期派船侦查的效果就体现了出来。船队在先导船的指引下,避开各种拦路的明暗礁石,顺利驶入下龙湾。

船队运动的同时,岸上早已热火朝天的开动了。

今天和昨天不同。按照计划,今天上岸的工程人员是不会在傍晚撤离的,要在营地过夜,所以人们都在拼力干活,力图让夜晚到来的时候自己更加安全一点。

今天的重中之重是栈桥。

必须先有一座栈桥,哪怕是最简陋只能卸载轻型物资的那种,毕竟用小艇趸运物资人员的效率实在太慢。

于是大批施工人员都聚集在了一处面对下龙湾内海的海滩处,开始用最原始的方式来抢修栈桥:手动挖坑,埋设底桩,铺设桥板。

好的一点是,虽说方案老式,但是施工人员手中的工具可是正经的粗钢产品,包括测量工具乃至钉子在内,都是窑区工具厂出品的正规产品。另外,用来修建栈桥的木桩和木板,也都是事先经过处理的标准件。

这样一来,栈桥的施工进度就很快。在降低了通过标准的情况下,只用了一天时间,栈桥的底座就探入了海水中。看情况最多明天,小艇就可以靠上来卸货了。

到了傍晚时分,营地外围的工作也告一段落。

利用各种锋利的工具,施工人员又将视线内的植被往外清理了200米,现在营地不但扩大了面积,外围还有了一圈光秃秃不影响射界的空地。

当天的最后一个节目,是返回的两艘护卫舰。

两艘护卫舰归来后,很快将收获送上了岸:十几个被抓捕到的吉婆岛渔民。

生力军的到来,加速了营地的修建工作。这些安南本地渔民由于语言不通,一开始是极度恐慌的。后来发现工地伙食不错,外加每天下工后还能收到黄灿灿的大明铜钱,也就渐渐放宽了心,不再考虑着跑路了。

就这样又过了两天,艰苦劳动的开拓者,终于等到了琼州方面的第二拨船队。

前文说过,琼州距离下龙湾只有一天左右的海程。之所以增援船队今天才来,是因为要拖拽一艘特种船只:浮码头。

由于技术水平低,所以现如今的浮动码头都是一次性的。被拖拽到指定地点后,经过冲滩固定等一系列程序,码头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浮码头的到来,使得货物装载速度大大增加:货船终于可以不用小艇趸运,直接靠岸装卸货物。

接下来,先是一批简易吊装运输工具上岸。工具安装到位后,大批的建筑材料都通过浮码头上了岸。

而南下军政集团中负责基建方面的穿越者郑洋洋,也随同大部队在下龙湾上岸了。

郑洋洋今年还不到30岁,是最年轻的穿越者之一。此君穿越前在美帝打过黑工学过房屋设计,穿越后,早期在台江修建的标准化木屋就是他设计的。

事实上,如今正在闽粤各处工地以及新区大肆兴建的标准木屋模式,以及这背后牵扯到的木料生产加工、运输等等的工业标准,全部是郑洋洋一手主持修订的。

而郑洋洋这一次能南下参加开拓事业,最主要的优势是他年轻:岁数大的几位建筑行业大佬,都不愿意下南洋顶着烈日和蚊子辛劳。

而郑洋洋的主要任务当然是建城了......有一长串地名等着他这位总设计师去设计城市或者城堡呢。

于是当郑设计师来到下龙湾的第二天,他便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先挖沟,再搭一圈草棚子,鸿基堡,我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