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上原本相对而行的两支船队,突然有一方改变了航向:自北而南的那支福船队,开始集体右转。
右边是大陆。
“跑了跑了,真跑了唉!”舷号为301,在海军内部被暂时命名为“台江”号的特遣舰队旗舰上,一群拿着望远镜的吃瓜群众同时发出了感叹。
而舰队真正的主持者刘哲,现在没功夫搭理这帮货,他很快就根据对手的动作发出新指令:“轮机舱添煤,四分之三速度。”
“是!四分之三速度!”刘哲身旁一个身高不足1米6,剃着板寸,名叫茅五的矮子少年,这时双脚一并,大声重复一遍命令后,转身用标准步伐走到传话器前,拿起手咪开始和轮机舱通话。
四分之三速度,指得是18节航速:满速是24节。
穿越势力新出品的这款驱逐舰,在顺风顺水的情况下速度可以跑出13节。而一旦舱尾的轮机房开始工作,螺旋桨转起来,那么船队的速度很快会从13节飙升到18节左右。
事实上空船全速是24节。然而事实证明,木船一旦超过18节的话,船队就脱离了“四分之三速度”这道安全线,有点得不偿失了。
......
历史上长64.6米,宽11米,排水量2100吨的著名飞剪船“短衬衫”号,航速也不过是17.5节而已。
而“台江号”这种全木质小型风帆舰,天生就带有骨质疏松症,无法和19世纪的铁肋木壳飞剪船相比。它们不能承受长时间的高速航行:在18节高速下,海浪会变得和砖墙一样坚硬,没有钢铁船肋做骨架,时间一长,船只就会出现裂缝和漏水。
另外,高速同样是麻烦。就像用普桑飚到100码一样,速度一旦高到某种程度,台江号这种风帆船的操控性和稳定性都会大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螺旋桨带给驱逐舰的好处,更多是体现在提高船只的下限:增加逆风中船只的速度,增加在复杂海况下船只的操控性,辅助船只进港等等这些方面。
至于提高船只的速度上限......18节已经是警戒线,再高也没意义。另外,在大家同时顺风的状态下,福船队此刻的船速也不过是区区六节,根本无法逃脱舰队的追杀。
所以犹如普桑追踏板一般,特遣舰队很快就追上了福船队。
双方从迎头互相发现,到几乎同时转弯开向大陆,再到缓慢的福船队被舰队追上,总共只用了20分钟不到的时间。而转向跑路的福船队,连鸬鹚岛都没有越过,就被追了上来。
一条细长的带鱼从后方追上了一条肥大的鲤鱼......比喻不恰当,但是实情就是如此:只有拥有侧舷射击能力的舰队,才会拉出战列线这种阵型。而17世纪这帮玩冷兵器跳帮厮杀的海盗团队,是没有战列线这种概念的,此刻的5艘沙船队,摆出的是一个锯齿型的传统阵法。
至于说福船上的炮火,事实上现在起不到任何作用。
郑氏船队中,每艘船的船头,都安装有葡萄牙人卖给郑家的舰炮。这5门炮是用各种不同的山寨捆扎方式固定在船头的——炮台滑轨这些技术海盗们既没有能力掌握,也没有必要。
......
将一个“V”字型船底的福船船模立在桌面上,然后从侧面吹一口气,船模就会倾倒。
设计中用来灵活运货和吃八面风的福船,原本就不是用来打侧舷炮的。莫说这些福船连船肋都没有,即便是加装了足够的船肋,那么在侧舷发炮的同时,“V”字型的福船当场就会倾覆;最好的情况下,也会化身为公园式“海盗船”,用大幅度的横摇将水手们都甩下海去。
历史上在20年后,国姓爷收复大员商馆的战役中,能打出侧舷排炮的船只,依旧只有郑家外购的“U”型底欧式船。
而郑家自造的船只,哪怕是加强了船体结构的所谓“大青头”,本质上还是尖底肉搏船:船头只能安装一门火炮,然后利用纵向龙骨来消解火炮的后座力。火炮在射击时,不能左右摆头,更不能向侧舷射击,只能将船头对准敌人发射。
现在的局面就是这种情况。
从身后高速追上来的线列已经快要和福船阵列平行,而福船队毫无办法......他们不可能集体掉头就为了轰一发铁蛋出去,何况也轰不到:双方现在的平行距离是1000米,拥有速度优势的一方,正在自如地调整双方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