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千恩万谢地赶着车走了,其他的围观的人见没事了,也都散了,惹事孩子的父亲也打够了孩子,在这名受伤男子再三表示不再追究的情况下,农人又训斥了几句孩子,也回田中去浇水去了,其他孩子见状都有种闯祸后的老实,官道上唯有两个孩子的哭声。
刘苏儿说道:“咱们到前边找个大夫包扎一下吧。”
男子点了点头,两人一起向前走去。
这名男子不过二十五六岁,身子瘦俏,和那些做苦力为生的人有着很大的不同,倒像是一位书生秀才,刘苏儿问了他的名字,男子说道:“我姓李,名叫希声,你刚才在我手上这么点了几下,我手上的疼痛就好得多了,没想到你年纪不大,却有这等本事。”
刘苏儿谦逊了几句,问他:“看你的样子,多半是个读书人,来少林寺做什么?”
李希声问道:“你怎么知道我是去少林寺?”
刘苏儿说道:“从这条山上下来,不是从少林寺出来,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李希声摇了摇头说道:“我不是从少林寺来的,而是从嵩阳书院过来,嵩阳书院是在太室山,因此又被称为太室书院,而少林寺是在少室山,其间不免有些似是而非了。”
刘苏儿这才知道太室山上有个什么书院,不过他在读书一事上,仅仅使得字,对于做学问,那是一窍不通了,所以他对之也是避而不谈,这叫做扬长避短,他说道:“看不出你一个书生,却有勇救那名孩子的勇气,这是豪杰侠义心肠,了不起了不起。”
李希声说道:“我这不过是匹夫之勇,算不得什么,我乃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侠义二字是说不上,苏轼在《留侯论》一文中说过,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才能被称得上是豪杰侠士。”
刘苏儿听得似懂非懂,不过对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被其说不足为勇,倒是有些不服气,只不过不知怎么跟他辩论,更不懂引经据典,对于生命不惊不怒,他心道傻子才会这样,想到这里,他想起一句空正曾教过他的话,倒能显得他颇有学问,他说道:“我师父曾经说过,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路见不平的小勇,也是勇,路见需要帮助的人去帮助,我想也算是勇吧。”
李希声说道:“这句话是刘备告诫他儿子刘后主的,并非有关于勇,而是关于好事和坏事做与不做的劝诫,孟子说过,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其实我刚才做的是有些鲁莽了,我饱读书籍,乃是留着有用之身,去做有用之事,若是刚才就死了,还提什么不为有为的?”
刘苏儿虽然听得不大明白,但还是体会到了一二,他问道:“难道你后悔了刚才的事?”
李希声说道:“对于这种事,哪里有什么可后悔的,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些道理说说可以,真的面临了,又怎能见死不救?我只是一时冲动,没有顾忌后果,所以说是鲁莽行事。”
刘苏儿说道:“就像你这种不顾安危,那才是真正的侠义之心呐,若是盘算清楚会不会受伤,保证自己安全了才去做的事,又怎能算得上侠义呢?又怎能算得上勇呢?我虽然不懂你说的那些话,总感觉说得不对,另外你也别谦虚了,前面好像有个村子,咱们过去看看有没有大夫,给医治一下你的手,否则以后写字都不知道会不会受到影响。”
两人来到这个村子里,村中鸡鸣狗吠,一片生活景象,有一位老太太坐着马扎在门口晒着太阳缝补衣服,几个孩子在村子里跑来跑去,两人上前打听村中可以大夫,老太太耳背,听了几遍才听清楚,给他们指明了方向,在村尾,有一个瘸腿的大夫,平日给人看病为生。
村中的大夫虽然医道不怎么精深,但给李希声敷上金疮药再包扎起来,倒还做得熟练。
刘苏儿付了诊金,两人刚要离去,刘苏儿忽然想起自己下山的目的,转过身来问道:“请问大夫,最近可曾见过什么陌生的人前来求医或者问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