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虚虚实实(1 / 2)

“公子,您可回来了,这是上个月银行的流水,您请过目。”

方唐镜回到住处的时候,惠民银行的汪大掌柜已经急的团团转。

汪大掌柜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就是秀娘他爹,汪老秀才。

汪老秀才科考是不行的了,做生意也是拉垮得紧,所以方唐镜安排他在松江府里做个书办,方便他老人家混吃等死。

殊不料,汪老秀才竟然展现出了过人的理财天赋,先后在户房和钱师爷手底下办差,把钱粮打理得井井有条。

而当时基金会紧缺人才,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他调到了南京基金会做一个小掌柜。

不知搭错了哪根筋,这汪老秀才便如同开了挂一般的将方方面面打理得优秀无比,实是大器晚成的典型。

如此一来,自己人不用白不用,方唐镜索性将北京银行交由他打理,反正有自己在旁指点,出不了什么差错。

汪大掌柜此时很急,是相当有道理的。

这已经是两个月内第二次加息了,活期储蓄的利率已经达到了年百分之五的高点。

主要是因为大量的贷款支出,准备金越来越少,为了防止资金链出现问题,不得不通过加息吸收现银。

江南街发展得太快了,商户们跟疯了一样的扩张,而相应的,周边的地皮和房价也跟疯了一般的上涨。

这样的循环就造成了贷款的急剧增加,吸储完全跟不上来。

好在现在银行使用的都是银票,真正动用的现银并不多。

并且由于江南商会的成功,惠民银行银票的流通功不可没,且方便,宜携带,安全,加之惠民银行旗下拥有江南街半数的房产,包括货物源产地供货的各家大作坊都有惠民银行的股份,因而惠民银行一时之间就成了财大气粗的代名词。

名地的商帮商会也都闻风而动,将大量的银子存入惠民银行之中。

原因也很简单,做买卖的谁也不喜欢带着几百上千两银子出门,重不重?也太费劲了而且江南商圈里面早就流通银票,不论是储蓄还是贷款,大家交易都是使用惠民银行的银票,方便啊。

最重要的是,银子放在银行里是有利息的,这跟放在钱庄不同,钱庄是存钱要付利息,现在惠民推出这一招,每天便有大量的银子存入到行中,这才是方唐镜敢答应成化皇帝的底气。

海量的银子流入,这就使得惠民银行的准备金和业务如同吹皮球般膨胀了起来,而充足的资金又带来了新一轮的疯狂扩建模式。

虽然营造江南街商业区造就了一大波富户,可这当然属于过热现象,因而方唐镜才决定尽快落实和成化皇帝达成的协议,开启新一轮的去虚向实的产业投资。

商业若是没有实业支撑,那就是镜中花水中月,迟早泡沫会破的。

可现在那个城南金玉街的传言,似乎又开启了第二波的造富神话。

因为有了惠民的例子,现在北京城里的许多钱庄已经开始瞄准了这个机会,提前放贷。

有了钱庄的兜底,想发财的人们胆子也大了起来。

与第一波造富浪潮里的弄潮儿都是方唐镜选出来的商贾不同,这一波浪潮里,士农工商,什么人都有。

大家都像发了疯一般,朝着城南这个新兴的商业区涌去,以至于朝廷还没作出决定,民间的舆论已经铺天盖地,大有民情绑架朝廷之势。

资本的嗅觉最为灵敏,由于行情的上涨,全城钱庄都开始了加紧吸储,也都开始放下身段使用惠民银行的招数,给予存款利息。

如此一来,惠民银行的优势不再是独家优势,现银就不可避免地减少了下去。

这便是汪先生心惊肉跳的主要原因,因为银票的发行量已经超过了实际存银的两倍。

万一哪天发生挤兑,没有足够的银子,银行分分钟破产。

汪先生心虚不已啊,这玩的太大了点,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做玩的,银子跟流水一般。

要知道,现在惠民银行的存银,已经足足有三百万两,这就够惊人的了。

可是放出去的银票却更惊人,超过了六百万这个数目。

幸好大家现在还对银票深信不疑,可一旦有点风吹草动,出现挤兑的话,那就全部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