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的议论中,龙门开,众人开始排队入内。
这一场,考试经史策论五道。
相比第二场,这一场的难度陡然增加。
第一道策论题:靖倭策。
方唐镜想都没想,洋洋洒洒,就将自己在船上跟徐小公爷说的那些话,挑挑拣拣地整理了一番,润色工整写了上去。
第二道策论题:事父母。
百善孝为先,这道题也很平常,没什么难度。
方唐镜因为前一篇觉得已经很出彩了,不易太出风头,于是这篇文章便尽量平实,贴合主流价值观,整篇文章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没有半点后世的观点。
严格地说起来,方唐镜的文章虽然多了一些后世的鸡汤,但也属于换汤不换药,走的是中庸之道。
可正因为没什么难度,写出来的文章也容易随大流。众考生大抵多是如此。
当然,一样米养百样人,也有个别奇葩是不按套路出牌的。
比如,一位考生便如此承题道:
“夫父母,何物也?”
下面长篇大论,论证为夫母之道。
那知改卷的考官看到此处,便勃然大怒,批道:
父,阳物也;母,阴物也!阴阳配合乃生汝这头怪物也!
第一二道策论题都是平常难度,大家一挥而就。
第三道嘛,就卡住了……
第三道策论题目:鸡。
众考生愕然,这道题目有点不按套路出牌。
说它难吧,也难,因为似乎圣人并没有教导过鸡这玩意是什么?
说它易吧,也易,鸡这玩意天天见啊,太熟悉了有木有!
而且雄鸡一唱天下白,鸡在传统文化里,也是寓意吉祥的一种。
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了,我去啊,几个意思?
这是玩的那一出?
一开始方唐镜也是懵弊的,挠了无数头皮,仍是想不通。
不过李秉的考场兵法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每一道题目都不能只看表面,要联系朝政,看到题目背后的含义。
从这个方面着手,方唐镜很快就发散思维,鸡有什么优点,鸡跟朝廷有什么关系么?
这时候超常的记忆就发挥出作用了。
汉代的韩婴便在《韩诗外传》中最早提出“鸡有五德”的说法。
五德,指文,武,勇,仁,信。
头戴冠,所以称“文”,有升官和获取功名之喻。
足如傅距,称为“武”,公鸡便是武将的象征。
敌在前而敢斗,称为“勇”;
见食而呼同伴,称为“仁”;
守夜而不失时,称为“信”。
在各种祭祀中,鸡往往是主力。
祭祖,祭神,祭天,祭鬼,这些都有鸡的牺牲,即鸡牲祭。
而朝廷祭祀的时候并不多,每年举行祭祀最多的反而是皇帝。
皇上为什么要祭祀呢,因为皇上崇道。
而道教中,最尊崇的道人中有一人影响历代帝王极广,此人便是传说中点化黄帝成仙的广成子。
此后历朝都可见有广成子现世点化世人的传说和记载。
因而历代皇帝祭祀广成子也是经常。
在道教典籍《广成仪制》里,有关于祭祀广成子须得用鸡的制式规定:
“夫此鸡者,形如彩凤,声若洪钟,鸣则天地自应,呼则鬼神寒惊……鸡四郎,鸡四郎,五德在宫商,将来替人命,万古永长存。好去好去,善行善去……”
想到这里,方唐镜豁然开朗……
自己揣摩了半天,原来这些考官倒也有意思,竟是在拍皇帝马屁!
这也太不靠谱了吧?
晚节还要不要了呢?
说好的读书人风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