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宋仁宗在位四十年间,几乎真正做到了“野无遗贤”。
“有鉴于此,太祖得国后,欲以正法取而代之,与诚意伯筹谋后,遂取八股。
自此科举命题只可于四书五经中挑选,严格限于八股格式。
八股文章骈体与辞赋合流,注重章法格调,可视之为说理文。
今人谓之刻板,畏首畏尾,无发挥之地,实则乃是庸才之说。”
严格地说起来,八股取士比前朝那些诗词取士还是有不少好处的,单单从文体格式来说,就有了统一评判的标准,由于是考生可以试后查题,相对地增加了透明度公平性,文章好坏大家都能一目了然。
虽说文章高下标准各异,但好坏高下大抵人人心里都是有一杆秤的,最多是同一层次的文章会有争论,但总比差文挤下佳文要强得多,考官即使想作弊,也不敢太过出格。
李秉说到里,要到核心内容了,方唐镜竖起耳朵。
“八股文实则能入诗词之瑰丽,得戏曲之神采,议论之雄伟,此以小见大,管中窥豹之体也。”
有明一朝,八股名家辈出,如王鳌,钱福,唐顺之,归有光,金声,章世纯……皆是其中佼佼者,以至于后人阅读他们的文章,评论极高:
制议之有名家,犹史之有龙门(司马光);诗之有少陵(杜甫);书法之有右军(王羲之),更百世莫并者也。
作为一种承载思想的文体,把它上升到桎梏思想的高度,方唐镜是有些不赞同的,所以对夫子的这番话相当认同。
不由想起后世人所说的:不要因为没有才华,就怪题材不好,你是不想写《摔跤吧!爸爸》,只想写“过来吧,小姨子”“别这样,姐夫”。
“螺蛳壳里做道场,方显细微功夫,太祖雄才伟略,世所罕见,诚意伯经天纬地之材,又岂会作无益之举乎!”
传说定科举专用八股的乃是太祖与刘伯温商定后才敲定下来的,一直沿用至今。
当然,中间也有一些小的改动,比如太祖成祖时期常出现万言长文,有考生写到纸张不够,干脆在桌案上接着写,到了考试结束后连桌椅一起上交的奇事。
所以后来就有了规定字数这些措施,不过大方向却从未变动。
李秉深吸了一口气,一字一句地道:
“太祖取八股为定式,实则因为科举之事乃国之大事也,八股格式,皆如行兵布阵,一进一退,莫不暗合兵法,实乃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而欲胜八股,当以兵法处之!”
轰!
方唐镜只觉被人迎面打了一拳,耳朵里嗡嗡作响,眼前金星直冒。
可整个人偏偏却如醍醐灌顶,一下子精神奕奕。
精辟!精辟!
矛盾中的对立统一!
最严格的限制便是坚不可摧的盾。
士子心头的文章便是无坚不摧的矛。
谁才是最强者,做过一场便知!
限制严格的格式怎么才能写出精彩绝伦的文章,无他,行军法耳!
不论是横扫一切的堂堂之兵,或是锋锐绝伦的绝世神兵,皆可破了这盾!
不破不立,破了便是立了。
破不了的,当然是庸才,破了的,自然就是天才。
古板限制的文体,甚至连内容格式都严格限制,可以说是严苛到了极至。
可也正是能从如此严苛的条件中杀出重围的人,才愈加显得卓尔不群吧?
想必这才是太祖和刘伯温他们用八股文章选拔人才的真实意思吧?
当然,这不能宣之于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就是八股取士的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