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科道官这种生物(下)(1 / 2)

大明王朝1587 绣肠织月 3670 字 2021-11-16

朱翊钧道,

“他们纠的是外朝人事,内廷用人还是朕说了算嘛。”

张诚又苦笑,

“皇爷英明,奴婢是不可大受而可小知。”

这是《论语》里的掌故。

朱翊钧抬眼看向张诚,觉得明朝的内书堂真是了不起,竟能把一个人教得同时具有谦卑和远见这两种品格,

“你既如此说,莫非是又碰上可大受而不可小知的人事纷争了?”

张诚道,

“言官御史议论过几次边将人选了,自治莫先择将,择将莫先择帅,皇爷既调整了边贸,总不能一直不理科道官谏言人事。”

朱翊钧道,

“此事朕心里有数,边镇如何用人,朕自有主张,去岁郑雒因为言官弹劾几次上疏乞休,朕都不允,他们总该知道朕是甚么意思了罢。”

张诚道,

“近些日子的弹劾却是更多了,不少都是说老将们年向衰颓,事多首鼠,兼金文绮,结纳权要,宗族亲党,暴横乡里。”

“兵科的奏疏皇爷是没见着,那里头连‘悍者养之日至于骄,而有尾大之势,弱者剥之日至于疲,而有鹄立之苦’这样的话都出来了。”

朱翊钧点点头,心想,以晚明边将的总体素质而论,言官说得也都算是实话,

“他们这是在弹劾谁呢?”

张诚道,

“弹劾的是蓟永总兵张臣,与保定总兵陶世臣。”

朱翊钧又点点头,道,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科道官上疏调处边将,请各督抚镇官约束将领,严立法制,培养士卒,蠲革一切繁苛刻剥之事,这也都是一贯的套话了。”

张诚道,

“到底是因为边事重大,故而人人议之论之,不敢置身事外。”

朱翊钧笑了笑,发话道,

“既如此,那便请内阁章下兵部议覆,张臣以处置大嬖只、猛可真等功,姑令策励供职,陶世臣革任听调,再调宣府总兵官董一元,为蓟州永平山海等处总兵官;原任蓟镇总兵张臣,以原官铨注左军都督府佥书;以前军都督府佥书新建伯王承勋,兼管理红盔将军;以山西副总兵麻承恩,为蓟镇东路副总兵官……”

朱翊钧絮絮地吩咐着,仿佛这不过是万历年间极为平常的一次边镇换防。

自“倒张”运动开始之后,边镇将领与督抚被陆陆续续地调配了一次又一次。

万历皇帝除了自己谁都不信,就像他的左腿不信任他的右腿,一动起来就有磕绊,所以一切行动都必须缓慢,必须缓慢到让旁人瞧不出他行动的残缺。

张诚一如既往地诺诺应是,论起边将的名姓职位,他比皇帝熟悉得多,记起调兵遣将的事来,甚至不用费甚么脑子。

朱翊钧一口气说完,临了忽然伸手叩了一下桌案上刚刚被搁下的那封奏章,

“……以巡捕提督李如松,为宣府总兵官。”

张诚应到一半,顿时就收了声音,

“——皇爷?”

朱翊钧抬起眼来,脸上仍是普普通通的淡笑,

“怎么?”

张诚一怔,随即开口提醒道,

“奴婢记得万历十一年时,皇爷有意擢拔李如松为山西总兵官,其时给事中黄道瞻数言李如松父子不当并居重镇,其父李成梁已为辽东总兵,恐怕不宜……”

朱翊钧笑了一笑,这一笑笑得与之前的万历皇帝十分相似,是一种标准的“喜怒不形于色”的笑,

“六科若有多嘴的,你且不搭理他们就是。”

“朕刚下旨限定了贡市马数,这时候无论朕调谁去宣府,言官总免不了聒噪一二。”

“科道官就靠这聒噪讨食儿呢,偶尔给他们些甜头尝尝也就罢了,如今朕这里正缺银钱,给不了好食儿喂养,那便任他们聒噪去罢。”

朱翊钧这篇话一说,张诚就有些张不开嘴了,

“那……奴婢这就让文书官向内阁传旨……”

朱翊钧又摆了下手,补充道,

“除了此番调动之外,对有功将领的颁赏加封,也得让内阁斟酌着拟一道旨意来。”

“扯酋嗣封礼成,乃是有司以礼存问,本兵区画有劳,尤其是宣大总督郑雒,朕虽不能升他的官,但加俸加衔却是必不可少。”

朱翊钧盘算到此处,轻轻曲起两指,将手边的奏章往案中一推,

“对了,还有王崇古。”

张诚没想到皇帝会突然提起王崇古,

“皇爷十年前不就已然允准他致仕返乡了吗?”

朱翊钧笑了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