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李严求战心切,关索细细一想,方才开口道:“不如先派人前往汉水以东的蔡阳县探听军情。若是魏军果真有大队人马经过,方可出兵。江夏文聘若真是派人进攻武昌,诸葛瑾亦会向我军求援。”
“……关将军之言,不无道理。”李严的脸上果然露出了一丝不情愿。从稳妥的角度来说,李严也确实找不到任何理由反驳关索。
次日,李严按照关索之言,派数名斥候东渡汉水,往南阳郡刺探情报。而关索也私底下见过了李鸿与他一同带来襄阳的儿子。看到他二人出奇的相像,关索便不再怀疑他们的父子关系,李鸿诈降的可能性在他看来也逐渐降低。
“但事情真的就如李鸿所说的那般吗……”但小心驶得万年船,关索始终心存一丝疑虑,不太相信司马懿会这样轻易前往江夏,只是他仍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理由说服李严。
如果李鸿真的有诈,那么在邓县等待汉军的,可能就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倘若如此,关索又该如何……
为了隐藏行踪,李严让关索将五千蛮兵全部驻扎于城内。好在襄阳城大,就算多了五千人也不会觉得拥挤,安顿好蛮兵后,关索在几个士卒的陪同下,巡视城内。一场战争多半将要到来,关索身为大将,也要进一步确认城防。
当日司马懿与张辽攻打襄阳时,关索几乎把襄阳城内的房屋拆了遍,门板墙垣多有残缺,不过也有十几间库房相对完好,平日里囤放着粮草辎重与铠甲兵器。为了方便守城时搬取物资,库房皆离襄阳城门不远,且彼此十分接近。关索好奇李严这两年的成果,也将每间库房检查了一遍。看守士卒知道关索身份,也十分配合。
在把襄阳的情况详细了解一遍后,关索便开始思索起所有可以应对魏军的策略。
七日后,斥候返回襄阳,向李严诉说东面蔡阳县近日确实在筹集粮草。根据当地百姓的口供,说是要为前往江夏的骠骑大将军提供十万石军粮。而斥候在蔡阳县周边的山林潜伏多日后,得知骁骑将军秦朗领兵三千,经过蔡阳县,据说这只是魏军的前部先锋。
另一方面,江陵那边的马良送来书信,说是曹魏右将军文聘命东吴降将韩综、晋宗等人率军攻打武昌,且已经攻克了武昌北面的邾县,斩杀孙权庶弟孙朗,距离武昌仅剩一条长江。东吴江夏太守孙奂试图围魏救赵,反攻文聘镇守的石阳,却无法得手,还被文聘杀败一阵。
虽然武昌在诸葛瑾的镇守下力保不失,但形势危急,诸葛瑾便请马良想办法助东吴一臂之力。
得知这些消息后,李严更加确信司马懿将要大举进攻江夏,于是召集众将,商议出兵攻打邓县。
“镇南将军,我军眼下只探听到魏军前部消息,尚未见到司马懿大军。此时出兵,是否有些冒险。”王甫和关索一样,始终认为司马懿在邓县设下了圈套。
“斥候来报,自秦朗来到蔡阳县后,魏军便开始巡视周边山林。我军若再想探听敌情,则是难上加难。”李严颇为不耐烦地说道,“何况魏军想来已知晓李鸿投降一事,如若让他们察觉李鸿与陈同的关系,必然调走陈同,那我军岂不白白错失良机!”
“镇南将军所言极是!陈同每隔三日站岗南门,明日又轮他当值。”李鸿为了能在季汉站稳脚跟,也急于立下功劳,故而显得十分积极。
诸如黄袭等人也多赞同攻打邓县之策,李严随即站起身子,高声道:“我意已决,明日渡过汉水,出兵邓县。”
不过,李严也并非鲁莽之人,他其实也察觉到邓县或许有一丝阴谋的味道,随即微笑着对关索说道:“久闻关将军在凉州屡立战功,连张郃这等魏之名将也死在将军手中。如今魏军畏惧将军之名,不知将军此番可否一展雄威,为大汉攻克邓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