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面沉似水,对于李愔呼天抢地的作态无动于衷,环视殿内诸臣一眼,沉声问道:“诸位爱卿,有何高见?”
马周正欲开口替李愔开脱,岑文本上前一步,颤巍巍说道:“许延族之言,实在是无中生有,颠倒黑白。”
“不过是一个风筝而已,固然引起一场误会,只需向百姓解释清楚,自然一切谣言尽皆平息。”
“不过赵国公有一句话说的也有道理,此事既然因赵王而起,他自然是脱不开干系的,似他这般于京城之内放飞风筝,的确有觊觎皇宫之嫌疑,应当予以惩罚,以儆效尤,并且制定律法,予以杜绝。”
他比马周想得更深一层,如今赵王地位渐渐稳固,朝中大臣逐渐向赵王靠拢,与长孙无忌等关陇贵族形同陌路,针锋相对。
若是任凭长孙无忌揪着这件事的后续影响不放,说不得就会在朝中掀起一场风波,不知有多少人将会被波及,这对于目前稳定的朝政极其不利。
李愔需要的是稳定,长孙无忌等人要的才是变数。
李愔功勋赫赫,又深得皇帝宠爱,将他推出去顶这个缸再合适不过,反正陛下也不会当真将他如何。
若是陛下迁怒于他人,势必要牵扯出一场动荡来……
如今,也只有委屈李愔了。
吏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此前还一直老神在在置身事外,听了岑文本之言,顿时反应过来。
连忙上前站到岑文本身边,附和道:“陛下明鉴,岑侍中所言极是,赵王固然是无心之失,但造成如今这般影响,若不对其惩戒,有失公允。”
中书侍郎杜正伦亦道:“微臣附议。”
……
李愔大怒,娘咧!
一个两个的都看小爷不爽是吧?
落井下石啊简直!
不过信念一转,他就明白了岑文本、李道宗等人的意图。
这是让小爷出去顶缸,将这件事尽早完结,一面牵连太广,导致朝政动荡……
说实话,李愔可以理解。
他现在锋芒正盛,这固然与他最开始“不站队”的初衷相悖,但是随着时局的发展,这已经是无法逃避的选择。
除非他愿意与那些个世家门阀同流合污……
眼下最亟待去做的,便是保持朝政的稳定,使得太子能够安稳的行驶储君的权力,逐渐培植属于东宫的力量,尽早完成接班的准备。
但是这也不代表他愿意被大家推出来顶缸啊!
凭什么?
小爷就只是放了个风筝而已!
百姓们因此误会,与我何干?
还有没有王法了……
不过很显然,李二没打算跟他讲王法,这件事必须有人站出去顶缸。
在李二看来,这个人选最好是李愔。除去那些个政治方面的考量权衡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解恨呐……
李二略一斟酌,道:“此事影响甚坏,后果难料,李愔难辞其咎。”
“不过念在其乃无心之失,着即降爵一等,予以惩戒,以儆效尤。李愔,汝可心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