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惜春和黛玉,言扒灰之事!(1 / 2)

第二百五十八章惜春和黛玉,言扒灰之事!

其实,说起来,像是荣国府和宁国府这样的勋贵,就这么衰落下去甚至是垮台都无所谓。

毕竟原著中的宁荣二府的男子都太纨绔了。

从贾赦到贾政,贾琏和贾宝玉,再从贾珍到贾蓉,贾蔷,就没有一个是好的。

所以这样的人占据这么多的富贵,对朝廷并不是一件好事。

不过虽然这是必要的清晰,但是贾琏自己还是觉得没有必要搞的那么大,动不动就全清理了,这样只会白白将元气损耗,最后导致国力衰落,以后还不知有没有重起的机会。

勋贵集团烂到家不假,可其中还是有不少能人的,他们可不像宁荣二府这般想着由武转文,依旧是武将集团的中坚力量之一。

武将集团更不必说,虽说眼下天下太平,那也只是指大赵内部,外部还是有不少战争纠纷的,每年边境的战事都不少,足以培养出不少的精干武将。

不管是勋贵集团还是武将集团,被景隆帝清洗都太浪费了,又不是真的参与蓝,不过就是站错队而已,在贾琏看来太过了。

就比如说王子腾和史家的两位侯爷,就真的没能力吗?

不是,王子腾要是没有能力能做到京营节度使的位置上?

史家的两位侯爷要是没有能力,能为史家挣来一门双侯?

所以贾琏个人觉得,大赵根本就用不着内斗,只要一种郡王动心了,并且敢付诸行动,那大赵就会少了一个隐患。

景隆帝用不着继续把精力放在义忠郡王身上,也少了许多矛盾冲突。

别的不说,只要义忠郡王将自己这些年培养的死士和军队全部都调到海外,那不说打下一个大陆,至少打下一个倭国或者半岛还是没有问题的。

要是去了南洋,那更是有可能打下一个不输于中原大地的底盘的,到时候南洋的大片土地就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帮忙开发,单单开辟田地就是一个极耗民力的工程。

真要弄起来了,起码能帮助大赵境内数以百万计的贫苦百姓,解决生计问题,间接帮助到的百姓数量更是达到几百万以上。

这还是刚刚开始,等占据的南洋岛屿开发到一定程度,需要的移民数量也不是小数,数百万不算过分吧?

能够提供这么庞大人口数量的地方,除了大赵再无它处!

要是能给数量庞大的贫苦百姓,一个活命甚至过上好日子机会的话,贾琏不介意做一做好事。

……

在荣国府,再一次前来荣府做客玩乐的待遇,在和大家谈笑了好一会之后,便和惜春两个人在屋子里说起了话。

“四妹妹,珍大哥哥的事情解决了吗?”

对于贾珍的事情黛玉也是听说了一些,所以也不免关心的问了一句。

惜春苦笑道:“怎么会那么快就解决,这件事情也比大家想象的要严重,只是无法说出口罢了。”

黛玉一听到惜春这样说,似乎里面是别有隐情。

“好妹妹......”

惜春看着黛玉的样子,也是绝对有些尴尬。

惜春对于自己家的事情并不是不知道,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些,所以平时都不怎么回去。

要知道,惜春可是贾敬的女儿,还是正妻的女儿,她和贾珍那可是亲兄妹,但是惜春却是常年的住在荣国府里,表面上看是贾母疼爱她,但是实际上是惜春自己不愿意回宁国府的。

贾敬出家了,所有的凡尘俗世都抛在了脑后,一心想要求的长生大道,这宁国府也就成了贾珍的了,可是贾珍在府中干的那些龌龊事,却让人觉得恶心。

惜春要是回到了宁国府,那就意味着和这些个烂事沾上了关系,到时候即使再清白,黄泥巴掉裤裆,浑身上下都是嘴都难以说清楚。

可是这事她虽然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是要是说出来的话还是有些难以启齿的、

她可是宁国公府的大小姐,是贾家的人,若是事情传了出去,不仅是她,而且连贾家的名声可能都会受损。

惜春眼珠一转,想到黛玉也要成为贾家的人了,想了想,便说道:“你保证,不会说出去!”

看到惜春那个小磨洋,黛玉也是不由的有些想笑,不过还是说道:“四妹妹放心,我保证不将四妹妹告诉我的事情说出去的。”

惜春见状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不过说起贾珍的事情还是有些有些羞耻的说道:“其实这件事情在贾家也不算是什么秘密了,这事也和秦氏有关系,而且秦氏的死也和这件事有关系。”

“什么事情?”

惜春像是有些不好意思,吞吞吐吐,半晌才蹦出两个字,“扒灰!”

黛玉一开始还有些没反应过来,不过看着惜春那难以启齿和难看的脸色,当即脸色也是变了。

“这……”黛玉脸色大变。

扒灰,可不是扒锅底灰。

扒灰,也叫爬灰。

扒灰这个词汇可谓是历史悠久,以至于说法莫衷一是。据《吴下谚联》释其由来云:「翁其媳,俗称扒灰。鲜知其义。按昔有神庙,香火特盛,锡箔镪焚炉中,灰积日多,淘出其锡,市得厚利。庙邻知之,扒取其灰,盗淘其锡以为常。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

还有一种说法来自北宋两大名人王安石和苏东坡。都说二者老而不修,大有“一树梨花压海棠”,对媳妇不轨的想法。当然,这事人云亦云,属于野史传说听过就算了。但爬灰指公公与媳妇的不伦关系是不错的。它还有个文雅说法叫“聚麀”。麀为母鹿,兽性不懂伦理,古人借以形容乱伦之人寡廉鲜耻,不顾人伦纲常的悖逆行为。

当然了,这个世界上虽然没有宋朝,但是王安石和苏东坡还是有的。

扒灰这个词就和这两个人有关。

先说王安石,说是他的儿子是个傻子死得早,儿媳妇很漂亮,王安石的老婆也死了,于是王安石就在家里的香炉里埋了一首情诗,儿媳在上香时发现了,也和诗一首埋在香炉里。

于是两人走在了一起。

清人有一个《吴下谚联》,是另一种说法,好像就是这个谣言的源头:王安石儿子死后,他给儿媳在后院另盖了一个房子居住,可能是担心儿媳红杏出墙,经常去监视,儿媳误会了,在墙上题诗说:风流不落别人家。

王安石见到后,用指甲把这句诗给扣掉了。

因为是石灰墙,所以说是扒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