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想捡漏就别犹豫(1 / 2)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4602 字 2022-06-22

当今之世,大同帝国一家独大,宋夏等国皆匍匐在强同脚下瑟瑟发抖。

大同开启伐夏之战,客观上给了内部矛盾重重急需整顿的新宋政权喘息之机。

可问题是夏国实力更弱,前些年都能被孱弱的宋军打得节节败退,更别说对抗彪悍的同军了。

若是没有外力干涉,夏国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大同帝国灭掉。

正所谓唇亡齿寒,宋夏两国虽有历史积怨,可若是没有夏国在侧牵制同军,新宋政权也将快速败亡。

为了让夏国拖住同军更长的时间,新宋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急令陕地各部兵马出击永兴军路。

可惜,张相公为了大宋社稷放得下与夏国的历史积怨,麾下的军头们却不肯配合。

大同帝国一家独大,有足够的实力同时单挑宋、夏两国。

而秦凤路宋军接收了大量被释放的战俘后,战力不仅没有加强,底层兵卒还被这些吃过同粮的袍泽搞得全没心思打仗。

前段时间的斥候战更让西军军头看清了同军的可怕战力,很多人由此生出了异样心思,以各种借口推脱张相公的军令。

时间不等人,每多耽搁一天,夏国就多一分灭亡的危险。

为了解救夏国,避免新宋独抗同军的局面出现,张浚只能匆匆赶往秦州,催促诸将之中最能打也最敢打的知秦州事李彦仙带头出兵。

实际上,不用张相公催促,李彦仙早就“出兵”了。

大散关之战后,重伤的秦明被移送后方接受养伤,辽东怨军出身的刘舜仁接替秦明驻防凤翔府。

彼时,秦州宋军挟大散关之胜,士气正盛,频频越境骚扰。

刘舜仁并没有盲目反击,而是以三处互为犄角的营寨阻敌于大散关以西,任宋军如何嚣张,也绝不越境追击。

闷头整训兵马整整半年之后,其人才展开对秦州宋军的反击行动。

刘舜仁的反击战术并不复杂,就是立坚寨打呆仗,步步推进,逐步扩大本部的实际控制范围和斥候活动半径,绝不给宋军可趁之机。

为了彻底打灭宋军因上次大胜建立的士气,牛皋在战前特意抽调各部精锐加强了刘舜仁部斥候营,使得秦州的斥候战远较其他各处更为激烈。

同宋两军都有傲气,互不服输,一开始就打出了真火。

为了压服对方,同宋两军不断增加斥候的规模,使得冲突烈度不断升级。

最终,爆发了双方总兵力超过千人的伏击战。

持续而激烈的斥候战让同军付出了近六百精锐的伤亡,宋军的伤亡至少两倍于此。

从同军调整战略开始,这个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李彦仙终究只是自封的“彦仙”,而不是真正的“兵仙”。

就算兵仙在世,在相对狭小的固定战场之内,面对装备、技战术、军纪和士气等要素全面占优的敌人,也只能接受打不赢的无奈现实。

其实,刘舜仁的部署根本谈不上滴水不漏,至少李彦仙就能找出其中的破绽。

真正让宋军难受的,恰是大同的基层掌控力和组织动员力。

仅仅过去半年时间,陕西巡抚使司就基本消化了治下各州府。

凤翔府百姓再见到入境袭扰的宋军,就比泾原路百姓见到了夏人还要更“积极”——积极拿起武器防守村寨,并向同军通风报信。

宋军只要深入同境,就是举目皆敌的局面。

莫说同强宋弱,就算两军实力相近,可在行动单向透明的情况下,也是无计可施。

没法出奇兵致胜,硬碰硬宋军更打不赢,可一旦放弃了本方的军事控制线,同军就步步紧逼。

更可恶的是随军事控制线稳步推进的,还有大同的共建会基层组织。

通常,只要同宋双方斥候拉锯超过半个月,该区域内的百姓就不知不觉间投向同军一方,主动为后者提供各种情报,而对宋军却各种误导。

同军这种以月为时间长度单位,仅在一州数县的狭小区域内的军事和民政扩张节奏很稳,却让宋军毫无办法。

这轮持续了近三个月的斥候战结果,便是曾经“斩同军数万”士气极高的秦州宋军也被同军稳定却有效的攻势彻底打怂了。

李彦仙被逼无奈,只能执行清野政策,强行将董城镇东的百姓全部迁到成纪县以西,人为制造出了近三百里的无人区。

如此,宋军才算勉强挡住了同军的战术挤压。

但也因此失去了大片控制区,本方更没法主动出击了。

即便狂傲如李彦仙,也不得不承认同宋两军实力差距之大,已经无法靠将帅的个人能力来弥补了。

因而,面对张相公苦口相劝,李彦仙难得没有开口就喷人。

其人坦率承认同军之强,远超宋军想象,自己都被同军打怕,整个秦凤路更没人敢主动出击。

当前唯一的办法不是攻击同军,而是抓紧时间修筑防御工事,并整顿兵马,以应对同军灭夏之后的新一轮攻势。

其实,李彦仙自己都不看好这个龟缩战略。

只因两军的差距实在太大了,若是能给其人多两年的时间专心练出一支人马过万的强兵,或许能够挡住凤翔府同军的进攻。

问题是以大同恐怖的民政掌控和军事渗透手段,等两年之后,秦凤路还能姓宋么?

至于救援夏国的问题。

李彦仙建议张浚换个思维角度,反正夏国救不了,还不如趁其国灭之际,出兵收回西安州和怀德军等地。

甚至,西军还能更进一步主动夹击夏人。

操作得当的话,应该能取得更多战略要点。

大同正乾皇帝攻夏之前,专门发布《伐夏檄文》,号召天下豪杰共同出兵伐夏。

想来,以正乾皇帝的霸气,肯定会说到做到,绝不会在夏国灭掉之前攻击灭夏有功的宋军。

在李彦仙嘴中,联夏攻同变成了联同攻夏,张浚终于明白自己之前还是太年轻太冲动,也小看了秦凤路面临不利局面。

其人没有再逼李彦仙出兵攻击同军,可也没有接受其人短视至极的攻夏建议。

张相公当日便离开了秦州,赶往熙州,寻资历最浅而对朝廷相对忠诚的知熙州事刘锜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