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军对临安城发起攻击后,徐泽令李忠驱使战俘拆寨填河的同时,也没有让本该做这个的工程营闲着。
简易的推土小车和运土筐在紧张的战场上很容易损坏,需求量很大,要不停地制作。
而初步压制住守军的反击后,工程营还在紧靠护城河处修建了数座拥有简易防护墙的射击土台,以此抵消守军拥有城墙的高度优势。
除此之外,工程营还在临安城的东、西、北三面各搭建了一座高于城墙的木质望楼,以随时观察城中动向。
赵桓被赶回去之后,临安城内后半夜一直很平静,并没有爆发动乱的迹象。
但到了次日大早,徐泽却主动打破平静,命令炮营恢复对守军的炮击。
理由很简单:宋军昨日深夜偷袭了同军。
昨日因战局不利,赵宋君臣担心城破后受到清算,罢免了强硬主战的尚书右丞李纲,继任的蔡懋全力配合朝廷乞和,下令守军严禁反击,违者“皆杖之”。
前往同营乞和的大宋首相李邦彦向正乾皇帝汇报了这一情况,以示乞和的诚意。
李纲复职后,更正了蔡懋不准抵抗的错误命令,以厚赏鼓励守卒打击一直填河不停的同军。
宋军整体上确实士气极度低下,畏惧同军入骨不假。
但再懦弱的群体中也不乏个别不畏强者的勇士,临安城中有军民数十万,同样也不会缺少敢于攻击同军的血性汉子。
因而,在李纲命令坚决反击并许以厚赏后,还是有一些血性尚在的宋兵趁着夜幕掩护抽冷子来一下。
在这次偷袭中,宋军首次使用了秘密武器“火箭弹”。
自然不是后世那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其实就是以特制重弩射出装有火药特制弩矢,部分火药用于弩矢推进,部分爆炸伤人。
这种武器在深夜里制造的声势相当惊人,实际威力却有限,对防护严密的同军官兵造成的伤亡并不大。
但对运土填河的战俘干扰却不小,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必须予以坚决打击。
除此之外,正乾皇帝命令炮营恢复炮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催促磨磨蹭蹭的赵宋勤王主力赶紧入场。
赵宋毕竟是立国一百六十余载的王朝,危难关头并不缺乏舍身报国的忠臣义士,或者与朝廷利益紧密捆绑而不得不绝地反击的利益集团。
正常情况下,临安朝廷能够等来的勤王兵马主要有三个方向:
其一,陕西诸路精兵。
西军原本是赵宋最强军事力量,编制人数也仅次于京营禁军。
这些年来,西军在对夏、对同作战中屡遭败绩,损伤惨重,精锐兵马去了大半。
但赵宋朝廷对陕西诸路的钱粮输送并没有大幅削减,受损的兵马编制基本恢复。
总体而言,西军依然是赵宋最强的战力,也是当之无愧的勤王第一序列。
其二,南阳府东面的两淮路。
自李子义祸乱京东路后,宋廷就在两淮路部署了重兵,以防备贼人截断东南漕运,进而继续南下控制财赋重地江南。
即便后来徐泽公开造反并在燕京建国,大同军事重心北移,在京东东路的力量相对削弱,宋廷也没敢放松对两淮路的军事力量投入。
现在的情况是同军已经开始大举进攻南阳,大宋扛不住这波就得灭国,也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应付了眼前危局再说。
其三,南阳府南面的荆湖北路和江南西路。
大宋立国后,西、北两面便长期承受巨大的边防压力,原的本策略一直是以南粮养北兵。
为了防止钱粮富足之地有人拥兵作乱,包括荆湖北路在内的江南诸路和蜀地广袤的国土,一直都没有重兵防守。
但随着京东、河北、河东等路相继丢失,大宋王朝的防御重心一再南移,而不得不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开始编练相对孱弱的南兵了。
赵佶决定迁都南阳后,在荆湖北路和江南西路两路一次性就增加了一百个禁军指挥的编制。
南卒确实没有北兵悍勇,但江南诸军自扩编后就一直没有与同军交过手,反而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惧同心理普遍没有北兵严重,未尝没有一战之力。
除了必要的留守人员,仅这三个方向最大可聚集二十万左右的勤王大军。
再加上各地响应勤王诏自募军队的“义民”武装,与死守坚城的京营兵马相互配合,不敢说一定能打赢同军,起码和谈时更有底气一些。
可惜,这些只是理论上数据。
现实的情况却是为了实现以战争手段摧毁更多的陈腐势力的目的,徐泽提前大半年时间就故意泄露了即将用兵赵宋的信息,以让后者调集力量做好战争准备。
但赵宋朝廷的应对却极其迟钝,除了迁都临安避敌外,赵宋君臣一直都是被形势推着走,根本谈不上主动应对。
因而,当徐泽发动讨宋之战,赵宋王朝从朝廷到地方都乱作一团。
以勤王之事而言,尽管教主道君皇帝在甩锅给赵桓跑路之前就下达了勤王诏,但各地兵马的反应速度和勤王决心并不一致。
如辛兴宗和李孝忠这等勤王诏下发之后就立即起兵响应者,其实只是极少数。
更多的人或者已经完成开拔,却走一程歇一阵。
甚至,有不少兵马已经走到了相距南阳府只有三四百里的地方,仍要再歇一歇,借口很正当——等待后续勤王大军,坚决不给同军逐个击破的机会;
或者,鼓励治下百姓“共赴国难”,趁机狠狠刮一层地皮之后,再以军队久不习阵难堪大用为由先抓一段时间的训练再说;
或者,干脆再狠一点,直接刮地皮刮得激起民乱,就更有理由不用派兵勤王了。
这一切乱象的背后,其实都是大宋军力不振屡屡败于同军的必然结果。
数十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正规禁军都打不过曾经弱小的同军,靠现在七拼八凑的勤王兵马急着赶上去,除了白白送命,实在想不到其他的可能。
大同帝国蓄谋已久,大宋这次很有可能顶不住,搞不好就会被灭国。
既然结果已经注定,又何必做无谓地牺牲?
还不如趁着天下即将大变,保存实力静观时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