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真·御驾亲征(1 / 2)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4650 字 2021-11-14

开封府汴梁城,正乾皇帝行宫。

岳飞传回本部已经攻陷方城山军寨并继续向临安进军的军情捷报后,第三军军正牛皋就立即赶到宫中,请示皇帝下步方略。

“陛下,岳飞跑这么快,跟后队脱节了不少,俺估摸着南阳府这个时候怕是已经聚集了很多宋军,要不让俺带人去接应这小子吧?”

徐泽随手批完一份奏章,放下笔,抬起头,饶有兴趣地打量牛皋。

后者被皇帝似笑非笑的眼光看得有些心虚,习惯性地抬手挠起了头。

“陛下,咋啦?”

牛皋外粗而内秀,习惯在皇帝面前扮憨充楞却不是真的憨。

“伯远,你担心岳飞会在临安城下吃败仗?”

“咋能呢?鹏举机灵着呢,让俺带兵抓他都未必抓得到,就宋军哪些软脚兵还想打败他!俺是担心这小子年轻气盛,下手没有轻重,一不留神就把临安给攻下来了。”

“哈哈哈!”

以岳飞的统兵能力和所带兵力,就算赵宋朝廷在南阳府部署重兵,敌众我寡确实打不赢,他也能随时全身而退,用不着任何人去救。

很明显,牛皋这个时候提出亲自带兵去临安,并不是为了救岳飞,而是另有想法。

徐泽其实清楚牛皋的小心思,却没有戳穿其人。

“不要紧,就算岳飞打下临安抓住了赵桓,不是还有已经跑到南面的赵佶和他那些儿子么?这赵宋虽然不抗揍,可咱们想一战就灭掉他们也没这么容易。”

徐泽这句话虽然是故意调侃牛皋,却也有几分真意。

其人需要一个腐朽软弱的赵宋王朝守住大好河山,供自己步步蚕食直至消亡,确保大同帝国统一天下的节奏不乱,并最大程度摧毁一切守旧势力。

至于这个赵宋王朝的皇帝是赵桓、赵佶,还是赵楷,抑或是赵构等其他人,都不重要,只要能够统合天下“仁人志士”坚决抗击野蛮无礼的大同帝国就行。

反正都只是暂时代管而已,大同可以挑挑拣拣,赵宋却没有资格讨价还价。

而且,经过这么久的布局,大同帝国也不是全无应对赵宋突然分裂的能力,徐泽对稍不留神便会崩溃的赵宋已经没有以前那般小心翼翼了。

这个孱弱的王朝能够坚持到大同帝国统一天下再死亡固然更好,但若是烂泥扶不上墙,硬是撑不到那一天,自己也没必要费神费力护住它。

皇帝英明神武,显然看出了自己的真实意图,却没有当面揭穿,牛皋自不会犯傻继续纠缠这个话题。

“这样啊,那俺就等第四军打下了唐州,再一起进军?”

“不。”

牛皋说是等第四军拿下了唐州再一起进军,但开封和南阳两府相距数百里,算上军情传递和部队开进的时间,第三军主力肯定会落在第四军后面几天时间。

其人这是知道皇帝无意让自己进临安,干脆顺水推舟,将先入南阳底定战局的大功劳让给与皇帝关系非同一般的王进。

徐泽起身走下玉阶,顺便活动一下批阅奏章久坐的身体。

“王军正性子谨慎,为人谦恭,第三军才是本次大战的主力,你部没有进入南阳府前,他是不会先到临安抢这个风头的。”

皇帝拒绝了自己的提议,牛皋有些摸不准徐泽的想法,不敢胡乱猜测。

“陛下的意思是?”

“你留下来,我亲自去临安会会赵桓,看看小赵做了皇帝有没有长进!”

“这?陛下!”

牛皋犹豫了,其人倒是不怕皇帝御驾亲征会出意外。

同军绝大部分高阶将领都是徐泽一手带出来的,真论指挥作战的手段,皇帝的能力尚在其人之上。

对付弱得不能再弱的宋军而已,陛下亲自出马还不是手到擒来,有什么好担心的?

而且,大同此番兴兵是为了讨宋而非灭宋,最终还是要接受赵宋朝廷乞和的,皇帝亲临一线督战和谈判,少了中间环节,也能尽早将议和之事确定下来。

战术手段要服从战略目标,大同发动讨宋之战的目的是为了扩张领土,早日结束战争并重新确定两国疆界才能早日恢复生产,议和对同宋两国都有利。

从这方面讲,皇亲御驾亲征只会比牛皋做主帅要好。

牛皋犹豫的并不是留在开封就少了讨宋之功,而是如何应对开封府的复杂形势。

当日,解珍率部挺近东京,守将刘延庆欲弃城逃跑,死于张三等人策划的暴乱。

但这次暴乱组织不严,意外引发大火烧了小半个东京城,给了本就百业萧条的开封沉重一击。

得到解珍的汇报,徐泽很快就赶到东京安抚受到战争惊扰的开封民众,以示大同帝国以人为本,绝不会让任何诚心归化的挨饿受冻。

只是,在其后的灾后重建中,正乾皇帝却放弃了其实没有被大火完全毁掉的南外城,并以大战正在进行为由对开封城实行军管。

开战之前,开封百姓苦盼王师南下,并不是铁了心要做反贼。

而是腐朽的大宋王朝已经保障不了他们的利益,迫切希望在大同治下能结束朝不保夕的战乱状态,并尽快恢复东京的繁荣,重新过上奢靡散漫的生活。

如今,开封归于大同,有强大的同军坐镇安全确实有保障,只要积极参与同军组织的灾后重建也不用担心会饿肚子。

但这些却不是开封百姓想要的生活。

战后的开封没有人流如潮的街市,没有百逛不厌的瓦子,没有午时起丑时睡的慵懒,有的只是军管状态下疲惫的生活。

战争还在继续,开封百业荒废的状态不会因为城池易主就自动解决。

即便大半百姓因为战争流离他地,城中剩余的人口仍有近三十万,生活物资供给的压力极大。

尤其是粮食一项,原本的交易体系在赵宋朝廷迁都之后就逐渐萎缩崩坏。

如今有钱都很难买得到,不想饿肚子就得参与繁重的灾后重建领取赈济粮。

对大宋绝大部分百姓来说,不用担心打仗还能勉强吃饱肚子就是最好的日子。

但累死累活才能吃到嘴的饭菜,如何比得了昔日处处可见的各种小吃?

演出队的新戏再好看,也缺少在瓦子中充大爷那份感觉。

对天生就高人一等的帝都百姓来说,回不到的过去,才是最好的日子。

不仅普通百姓对大同治下紧张疲累的生活普遍感到失望,趁乱起事喜迎王师的开封好汉们也没能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