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东路清州苑桥镇外,同军营地。
清晨的雨幕下,众多布局规整的军帐别具美感,仿若是破土而出的蘑菇,满是春天的气息。
当然,这是站在镇上居户的视角——如果他们在忙碌的生活之余,还有闲情雅致欣赏这一美景的话。
站在营中军士和随员的角度则是另一番感受,连绵不绝的春雨对行军、立营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住在遍地泥泞的营地中也是极其糟糕的体验。
但基本没人叫苦,相对于随时会死人的打仗,这本就是小儿科,更何况社首就在营中。
即便两里外的苑桥镇备好了房屋,但社首仍然坚持与所有人一同行军,一样吃食,一起住帐篷。
营寨大帐内,徐泽负手而立,望着帐外下了一夜仍没有停歇的雨水,想着大名府大战之后的事情。
赵宋朝廷在大名府之战中极度窝囊的表现,导致战争结果大大超出了徐泽的预期。
也让其人意识到必须加快征服天下的进程,由此修改了当初拟定的战后只取河北东路和东平府的计划,新计划增加了河北西路。
但拥有八府十八州十军总计百余县的新占领区,却不是底蕴尚且浅薄的同舟社能一口吃下的。
最大的问题是同舟社没有这么多的后备官员同时替换新占领区的旧官僚。
若是只维持赵宋落后的治理模式,换一家一姓坐天下,当然不用考虑这些复杂的问题。
但要想革除百年积弊,让不断扩张的同舟社始终保持“先进性”,在这个问题上就不能有丝毫的将就。
而且,河北路的情况不一样,再照搬京东东路的做法组织几期官员轮训也不现实。
从京东东路的实际情况来看,官员轮训的效果确实有,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以后,同舟社征服天下的步子会越迈越大,还会出现多面开花,同时推进的情况。
每占领一地就由社首亲自组织该地官员轮训显然不可取,就算把徐泽分成两半也做不到。
还有遍及河北两路,实际兵额很少,编制却很大的旧军队处理上,也不适合照搬京东东路集中整训的做法。
再一个,春耕在即,各地人心思定,同舟社刚刚取得两路的合法治理权,也不宜马上大动干戈。
综合以上因素,徐泽只对几个重要府州做了调整,其他各地基本维持现状。
他明确要求分置各地的下属暂时以清剿溃兵匪盗、稳定治下人心为主,在摸清驻地实情之前,不要盲目推行社会改革。
至于他这个社首,也有任务。
将同舟社总部搬迁至大名府后,徐泽便带着庞大的护卫和随员团,开始“出巡”各地。
出巡当然不是游山玩水,更不是没事瞎显摆,徐泽此举类似于秦始皇平定六国后的做法,有着明显的政治目的。
此时不比后世资讯发达的时代,信息传递速度慢得令人发指。
一些偏远城寨中的守军战后这么久,甚至还不知道之前差点就改朝换代的天大事。
所以,借出巡之机,彰显武力,宣扬同舟社对河北东、西两路的合法治理权,实地考察官员履职和地方治理情况,并手把手的传授同舟社的治理理念就非常有必要。
徐泽选择的首次出巡路线,是从大名府出发,沿黄河大堤,经铭州、冀州、河间府、至清州的宋、辽边境,再转而向西,巡察边境各军州。
将首发路线选在沿黄河大堤,也有其深入思考。
黄河因为流量大,泥沙多,河道容易淤积,改道、决堤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华夏文明的多次兴与衰都和这条母亲河的变迁息息相关。
在赵宋立国以前,黄河就有泛滥之势,每隔两到三年就要决溢一次。
不过,初时的决溢相对而言也多不是大灾,造成的危害尚在可承受范围内。
赵宋三易回河的来回折腾才让黄河真正失去约束,变得狂暴异常,动辄造成数以万计甚至百万计死伤的大洪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