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蹊跷的犯关(2 / 2)

我的明朝生涯 千斤顶 5392 字 2021-11-14

“说啊……怎么都不说啦?你们不是都跟朕保证过鞑子现在已经不足为惧了吗?不是说过有辽东军和宣大军在,鞑子是绝不可能犯我边关的吗?”

此时的崇祯几乎气得失去了理智,一股无名的怒火不住的在他的胸中攒动着。

“杨嗣昌,你是当朝首辅兼兵部尚书,你来说……为什么此次鞑子犯边我们事先竟然收不到任何风声,为什么鞑子能在一夜之间同时突破两处边关隘口,难道边关的守军都是死人吗?”

杨嗣昌缓缓走出班位,朝崇祯跪了下去叩首道:“臣有负圣恩无言以对,请皇上降罪,臣绝无怨言!”他知道,现在他无论说什么都没用,事情已经发生,再辩解也是无用,还不如老老实实的认错。

崇祯不怒反笑道:“好……好啊,这就是朕的大臣,这就是朕的股肱之臣,这就是朕的大明首辅,这就是朕信赖的文武百官……你们都是朕的好臣子啊!”

“臣等罪该万死……请皇上责罚!”

大殿上的大臣们齐齐跪了下来,一时间跪倒了一大片。

“又是这招。”

看到这样的情景,崇祯犹如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坐在了龙椅上。这一招大明的百官们已经用得十分纯熟了,每当他们理亏或是遇到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集体跪下来耍赖,反正皇帝还要靠他们来治理天下,他总不能把所有人都杀了吧。这些大臣们就是靠着这招躲过了历代皇帝的无数雷霆怒火。

一刻钟后,大殿上依旧是一片寂静,百官们以杨嗣昌为首依旧静静的跪在地上,没有一个人敢出生,而崇祯也默默的坐在龙椅上静静的看着这些人,仿佛和这些人耗上了。

看着这些跪在地上的大臣,崇祯心中一片悲哀。这就是即以厚望的臣子吗?他低了低头,看到了最前面跪着的杨嗣昌,看到了杨嗣昌鬓角上那一丝丝白发,他的心中也是微微一叹,一眨眼就是好些年过去了,这位臣子的鬓角也开始变成了白色。

想到这里,崇祯有气无力的摆了摆手:“好了,都别跪了,起来吧。杨嗣昌和一干内阁大臣以及哥部尚书都随朕到御书房去。”

随着崇祯的声音,所有人都松了口气,齐声道:“臣等遵旨……”

两刻钟后,杨嗣昌率领着一干重臣又来到了暖香阁的御书房。当他们看到崇祯静静的坐在龙椅上两眼无神,目光中没有焦距的看着外面时,杨嗣昌心中也是一痛,走到龙案前跪了下去,“臣有罪!”

“臣等有罪!”一时间十多名大臣又跪了一地。

“行了,都起来吧,你们有罪吗?朕看你们都没罪,有罪的是朕!”看到这些人又来这套,崇祯的火气又大了起来,“几乎是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鞑子两次犯我边界,掳掠我大明财物,杀害我大明百姓,你们身为朝廷重臣,除了会说罪该万死之外你们还会什么?啊……”

看着崇祯通红的眼睛,杨嗣昌缓缓抬起了头说道:“臣以为,此番鞑子犯边实在蹊跷,其中必有隐情!”

崇祯不耐烦的喝道:“隐情,什么隐情?难道鞑子犯关之前还要通知我大明一番不成?杨爱卿,你到底想说什么?”

杨嗣昌看着崇祯,一字一句的说道:“臣以为此番鞑子犯边必然和和辽东军脱不了干系!”

“什么?”御书房里的大臣们都是一惊,齐声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崇祯也瞪着杨嗣昌喝道:“你说清楚点!”

杨嗣昌沉声道:“皇上请想,此次鞑子犯关所破之处几乎和去年一模一样,而且事先朝廷并未收到边军任何警告。此番鞑子十万大军犯我边关,若想做到丝毫不动声色隐蔽性总那是几乎不可能的,除非辽东军的那些摊子都瞎了。若是这样的话,那就只有一种解释了……”

众人齐声问道:“什么解释……”

“那就是此番鞑子能够同时突破我数处关隘,那是因为有人故意放鞑子入关!”杨嗣昌看着崇祯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道。

“轰……”

杨嗣昌的话犹如一道惊雷在众人的头顶爆炸,把所有人都震得大惊失色。

户部尚书程国祥结结巴巴的说道:“杨……杨阁老,这话……这话可不能乱说啊,你的意思是说此番鞑子能如此顺利入关是……是因为鞑子和辽东军相互勾结吗?”

崇祯也是一脸的震惊,失声道:“这不可能……辽东军如何跟鞑子勾搭在了一起……”

此时的朱由检被惊呆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内阁首辅一进来就向自己报告了这么一条让人震惊的推断。如果真如他所说,此番清军入关是辽东军故意放他们进来的话,那么事情实在就太言重了,这个消息足以让整个大明朝野陷入崩溃。一支以举国之力供养的号称大明最精锐的军事集团,竟然和他们的生死敌人勾结在了一起,而且还把敌人放了进来,这简直就是颠覆了所有人的三观啊。

震惊过后就是愤怒了,崇祯的脸色迅速变得铁青起来,“杨爱卿,你要知道这话可不能乱说,否则朕第一个就饶不了你!”

杨嗣昌肯定的说道:“皇上,这使有何难猜,您只需派遣锦衣卫密探迅速前往喜峰口和独石口一带进行查探即可知晓,臣相信这一切都会有蛛丝马迹留下来的。”

虽然杨嗣昌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是很高,但他能在满朝文武中脱颖而出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自然有他的道理,否则一个太过无能的人也镇不住下面那些老油条。

虽然杨嗣昌的推断刚开始把所有人都惊呆了,但当他们冷静下来细细思索后便发现了里面的蹊跷。这件事迟不发生早不发生,偏偏发生在朝廷将最新抵达京城的粮饷拨付给中原的剿匪大军之后,而且在此之前辽东军也好几次派人前来催促粮饷,都被朝廷给驳回去了,再联想到此次满清大军犯关来得如此蹊跷,现在看来这里面要是没有什么关系那才是见鬼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