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改革委员当中,改革派占了八个,反对派只争取到了两个位置。
而且,这两个人很大概率都会被排挤。
反对派把这两个人安插进委员会,主要的目的还是起一个监督的作用,防止改革派太乱来,制定太激烈的手段。
要是改革派要强行大规模的动用武力逼迫地主就范,他们肯定不会同意,倒是又要闹到吴长庆面前。
总之,哪怕改革已经定了下来,但是以后也不能一帆风顺。
过程中,肯定还会出现一大批麻烦事。
不过这就不需要吴长庆去操心了,他只需要掌握大方向。
至于过程中的小麻烦,会有改革派的人去积极处理,不用他担心。
五十个特派员中,改革派的人占了三分之一,中立派的占了绝大多数,少部分反对派的人。
不是改革派愿意放权,只是因为他们这一派人数本来就不多,人手不足。
而这一次最先提出了改革的李耀,也是混到了一个改革委员的名额。官职虽然还是六品,但负责的事情却是非常重大,也就是所谓的位卑权重。
靠着这一次冲锋陷阵,李耀可谓是一鸣惊人,从一个无名小子,变成了反对派的眼中钉,肉中刺。
以后李耀出行都得多带两个护卫,想刺杀他的人,绝对不少。
改革委员会成立,人员确立,接下来就是各种细则的讨论了。
这也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整个改革想要彻底完成,恐怕是需要两到三年。
而这个时候,朝中有人做官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戴犁,柳大华等人,纷纷派出了心腹去老家报信,让他们的家人赶紧抛售土地。
趁着现在改革的风声还没有彻底泄露出去,现在的土地出售还能卖到一个好价钱。
要是等方案确定并且公布,其土地价格肯定会瞬间跌个一半以上,甚至更高。
到那个时候,可就有的那些地主哭了。
土地改革,影响深远,是大华的一件大事。
但是,在大华,各种大事还有很多。
二月底,由陶东成挂帅,率领第三军,第四军共4个师一个独立旅,两个独立团,总共六万人逆江而上,准备去攻打湖北湖南等地。
李绍斌,王大勇,刘汉三三个元老嘛,则是留在南京军校进修,修养。
美曰其名皇帝体恤,让他们不要劳累过度。
实际上,是不想让他们再立太多的功劳,否则不好给什么赏赐。
另一方面,也是要挖掘军队的人才,培养新鲜血液。
无论是官场还是军队,一成不变的局面都不好,需要官员能进行缓慢的,有序的更迭。
要是官职固化,下面的人没有上升渠道,恐怕也不会甘心,到时候多多少少会有些不好的影响。
除了陶东成的中路大军,在广州的南方军团,也由卢光祖率领了一个师,加上少量附属部队,共两万人朝广西进军。
而在北军,北方军团也在计划等天气稍暖之后,进军关外。
海军方面,已经制定了入驻扶桑的计划。
永兴三年的大规模决战没有去年多,但是零星的战斗却是不少,各个方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