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都剃了,心里还会向着大明?迟早都会沦为满清的走狗。”打人者继续叫嚣。
这种说法就有些偏激了,吴长庆开口道:“话不能这样说,没剃发的是义民,剃了发的是难民,我们不能苛求所有的难民都能够成为义民。”
吴长庆记得历史上,有很多剃了发的难民逃到南明的隆武政权下的福州,结果被当作奸细斩杀。
这种做法非常不得人心,很快就被隆武帝制止。隆武帝喊出了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不得妄杀。
这个政令一出,与清廷留发不留头的暴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时间有大量百姓南下投奔隆武政权。
百姓为了活命剃发,这个吴长庆完全可以理解。毕竟,这个世界上勇士终究是少数,普通人才是主流。
作为一个现代人,吴长庆对百姓要宽容的多。甚至,哪怕是满清的百姓,他以后也不会进行屠杀。
在他眼里满汉是一家,满清和大明完全是内战。他只是恨那些下令屠杀平民的当权者,他可不是什么民族主义者。
“谢大人宽恕,其实小人是一直想要从军反清,只是苦于找不到义军。若是大人不嫌弃,小人愿意献犬马之劳。”
董青山这话引起了吴长庆的警惕,这家伙想要靠近自己,该不是真的是奸细吧。
他没办法确定,而且也不好拒绝。
他现在急缺力量,任何人来投奔他都要做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欢迎姿态,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投靠,才能壮大实力。
“既然你有心抗清,那就先加入城防部,先参与守城。若是表现良好,自然可以加入义军中。”
吴长庆不敢把这种人留在身边,干脆把他打发到守城部队里。
即便万一他是奸细,他一个人在城墙上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小人遵命,小人一定努力杀敌报销大人的恩情。”
董青山叩谢道。
回到县衙,吴长庆立即找来现在城里唯一的文官杨逸诚,让他安排人手到城里以及周边宣传‘没剃发的是义民,剃了发的是难民’这个政令。
政令中规定不得随意殴打已经剃发者,必须一视同仁。
他这样做,自然也是为了获取周边百姓的好感。
要知道,现在周边的百姓基本上都已经剃了发,如果他们把剃了发的百姓当成敌人,那他们就没法发展了,周边的都是敌人。
而只要宣布义军不会为难已剃发者,那些已经剃了发的百姓就会心怀感激,甚至给予支持。
“下官这就去办,不过我们城里现在粮食已经不多,最多只能维持一个月,将军应今早做打算。”
杨逸诚提醒道,要是粮食没了,敌人不来攻城他们也要完蛋。
“这个我会想办法,你先下去吧。”
吴长庆头疼道。
只有亲身经历造反,他才知道造反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不但军事上需要面对强敌,后勤上还要面临物资匮乏,人员上还要面临人才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