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宫里宫外(圆三)为难(2 / 2)

大明元辅 云无风 5254 字 2022-12-12

崇祯想省钱,听不见任何反对意见,否决了袁崇焕的蓟密永增兵方案。《度支奏议》之《登答方关院蓟密永三协兵饷疏》和新饷司六卷《覆督师题各镇兵马钱粮经制疏》中有明确记载。

记载较多,这里不摘抄,总之就是原始档案对蓟密永裁军的起因记载的非常清楚,而负责蓟密永新兵裁汰的是(蓟辽总)督和(遵化巡)抚,他们是遵从了崇祯的圣旨。

考虑到《登答方关院蓟密永三协兵饷疏》成文于崇祯二年七月,因此这里的“督”是刘策,而“抚”是王元雅,与《山中闻见录》的记载吻合,并非孤证。

蓟密永三协兵,一共有10万6千兵。这近11万大军的岁费为91万本折。而崇祯下旨裁掉的,是10万6千蓟军其中的33300新兵,在裁掉这3万多新兵后,蓟密永三协的岁费由91万降至75万。

而且不光是崇祯二年蓟军岁费按75万计算和拨给,崇祯元年的岁费也按二年覆定新额来清算。也就是说崇祯二年的75万,还要扣掉崇祯元年的所谓的多领16万,只能领59万。

这就完事了吗?没有。对于蓟密永来说,岁费由91万裁到75万,只是第一步,还有被裁下来的33300兵的安置问题。

兵部要求袁崇焕认领其中的18000兵,而袁崇焕只愿意接收12000。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继续查看原始文档,原来是因为关宁的岁费只有480万,本身就已经捉襟见肘了。

蓟密永裁汰新兵后,有12190名被汰下来的新兵确实被袁崇焕安置到关宁编制,袁崇焕从四百八十万关宁定额中发饷给他们。这件事还导致毕自严怀疑,说你这四百八十万本身就已经捉襟见肘了,如果再接纳西协7810人,这样一来,你还得增加饷13到14万才行。

于是,毕自严就和刘策商量,七千八百十员名驻劄西协就不要再让袁崇焕负担了。而崇祯圣旨的回复是,这西协7810人的安置,让督抚(也就是刘策和王元雅)去商议。

于是,蓟密永33300新兵裁军的结果就是,其中12000兵由辽镇发饷,留在蓟门继续服役,其中7810由蓟镇发饷,留在西协继续服役。

蓟密永新军中的12000,虽然仍在蓟门,但在关宁480万定额中支饷,成为关宁16万大军的一部分。因此,蓟密永裁军过程已经交待清楚,崇祯裁掉了33300兵的费用,但实际只裁了13300兵,因为其中有20000兵分别被关宁和蓟密永自己接盘了。

所以,实际上崇祯二年蓟密永兵和饷应该是这样的一个情形:兵数由105968人减为105968-33300 7810=80478人。兵饷由91万本折变为59万。

众所周知,蓟密永汰兵裁饷,造成了一个空前惨烈的悲剧,直接影响了明末的战局,这就是军队作为国家暴力基础动摇的后果。

高务实之所以认为南疆的军队利益必须由高家直接代表,当然可以说他是从统治安全来考虑的,但又何尝不是为了南疆不至于走原历史上明末老路而考虑的呢?

再说其他阶层,工、商两家往往很难分家,尤其是在“大工业化”之前,很多商人的底色原本就是大大小小的工厂主。但是这两家还是可以强行分开来算的,办法就是通过“生产型”或者“贸易型”来区分,而如果既生产又贸易,那就要让他们自己选,或者提前上马“反垄断法”,逼他们选择主要业务。

总之,到时候除了京华可能作为某种程度上的“国有企业”存在,其余可能涉嫌垄断的财阀都要提前打散,同时也让他们专精某一方向,而不是去搞什么全产业覆盖——那只能让京华作为国有企业来搞。否则你不是成了独立王国,与现在的京华一样了?

现在的京华完全就是个独立王国,有商业,有工业,有农业,还有军队,而如果真如刘馨所展望的一样,今后的京华会独立建国,亦或者退一步成立南疆都护府,那么首先军队肯定要从中分离。

这里关于“有农业”这一点,可能各位读者感受不明显,但或许还有读者记得,高务实当初刚刚拿下安南时,京华就把红河三角洲圈给自己了。之后大抵也类似,拿下某地之后必然会清剿一批顽固派,他们留下的土地自然由京华笑纳。

南疆是如此,南洋各岛包括吕宋则更方便,当地有很多无主荒地,实际上都具备开发条件,京华对于这些土地都是照单全收的。

而后,通过大量从大明国内移民,京华将一部分土地以《归化户籍制》和《拓殖法》的规定为依据转移给他们,在免税期结束之后开始征税,这就是上面所说的“有农业”。

当然,不止如此,京华目前手中还有大量——或许应该说海量——的土地,是直接以地主身份租赁给当地人耕种,京华只要坐收租庸就行的。

哦,对了,之前“进贡”给皇帝的那八万顷土地也是从这里头出,而且……八万顷在京华持有的土地总量中占比并不高。

总而言之,京华——或者说高务实,就是南疆最大的地主,而且绝对没有“之一”。

当然,如果有朝一日南疆会建国或者成为大都护府,“京华”是会有不少资产被充公的。

在高务实的计划中,京华届时将被一分为二。原则上来说,其中涉及国计民生的部分都会直接变成“国有资产”,而剩余部分则会成为高家的私有资产,也可能叫做“王室资产”吧。

扯远了,总之将来如果南疆建国或者成为大都护府,高家肯定会从新郑迁徙到定南,以后的高家人逐渐就会“南疆本地化”,但高家的家族记忆却始终会记得他们是中原人,因此又会激起其对中原的向往,意图获得“祖宗之地”。

对于“祖宗之地”的向往,可能正如刘馨所言,也是中国人的底层思维之一。

如此一来,一旦大明虚弱,高务实哪怕定下祖制要求后人不准入侵大明,估计也不会有用,一定会被当时同样有着北上野心的高家之臣想办法推翻成议,找到“合理”的缘由,做出北进的决策。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初次登录”、“曹面子”、“malyvu”、“那年那猫”的月票支持,谢谢!

PS:这章本来是答应在昨晚更的,结果码到一半查资料的时候睡着了,十分抱歉。这不,上午抽空摸鱼搞完发了,算是昨天的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