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对于那梅翰林,这次调职至关重要,可能直接影响到他往后的仕途,他是怎么也不可能放弃的。
同样,儿子的婚事也很重要,所以他才会有将宝琴一起带走的想法。
如此方是两全其美,毕竟因着宝钗进宫的关系,宝琴跟着水涨船高,便是梅家夫人此时反对的心思也淡了不少,也不太需要他弹压了。
而或许那梅翰林自己也晓得提出来不合时宜,不过就算他没有和妻、子一般有着退婚换人的念头,可到底还是将薛二爷一家往低了看,毕竟成了贵人的是宝钗,又不是他薛二爷的女儿。
这居高临下,心理上自然便不会怎么去考虑他们的感受。
何况如同薛蝌所想的,这未尝不是有意等到薛二爷离开之后,想要欺他们孤儿寡母。
换一个角度来看,若换做是一般的人家,能够搭上正上升期的梅翰林,怕是要巴不得主动将女儿送上门来才是。
他却又怎会想到,薛蝌和宝琴两个都是有心气儿的,薛二太太是拿不定主意,但薛蝌兄妹心里头却已是有心拒绝了。
只是到底不好公然说出来,好歹是父亲的指婚,宝琴心里头便是不乐意,也只能听命。
如今听到李昭的说法,小姑娘惊愕之下,抬眼看到李昭胸有成竹的神情,感觉眼前好似晃了一下,那面孔仿佛一瞬间到了眼前,先是吓了一跳,再定睛一看,却见李昭此时也看过来,对她露出一个温和的笑脸。
宝琴心头猛地一跳,只觉得心中有千言也难以表述此时心中的复杂想法。
少女情怀总是诗,宝琴在情窦初开的年纪,正撞上了为父亲慷慨解囊的李昭,那时候便在她心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若仅止于此也就罢了,可是此后李昭的大名屡屡以各种方式传扬在耳边,甚至父亲不时都会提起对方,不断在她脑中加深印象,甚至还有些自我脑补。
有时候尤其脑补最为致命……
而平常父亲给哥哥耳提面命的时候,宝琴在旁边沏茶伺候着,便听得两人口中对李昭赞叹不绝,说是薛家的生意能够重新再起来,也是有赖于李昭先前给出的主意。
宝琴自小诗书礼乐都有接触,那还是薛二爷的生意正旺的时候,这些年来同样勤读不辍,身上的文艺气息很浓厚。
薛家虽是皇商的出身,做不到诗书传家,但跟王家不同的是,在对子女的教养上还是比较看重的,便是女儿家同样也能读书识字。
而且如宝钗、宝琴,都是薛家老大、老二他们亲自教习的。
按理来说,她不会对李昭这么个以绣衣卫幸进起家的有太多好感,但因为之前先入为主有个救命恩人的印象,这时候再去看,不说他文韬武略,但才德兼备也是没问题的。
而小女儿心目中的如意郎君,因平素接触的异性极少,也往往是以其父兄为参照,或是类似,或是相反、或是在他们口中备受称赞的。
故而不期然间,本就成为理想型的李昭,因此时当仁不让站出来,那打包票的态度反倒在宝琴心中更显得深刻。
恍若是终于体味到了,那情窦初开、怦然心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