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严格说起来,那都不能算路了。因为地形很崎岖,算比不上悬崖峭壁那般陡峭,但也严峻无比。好在山上的植被不算多,也是水源太少了。除了石头缝隙间长着顽强的杂草,其他地方就跟大漠里的戈壁一样光溜溜的。
显然,这样的路想要大规模行军是完全不可能的。
也正因此,军堡这边才没了后顾之忧。这也正好给了托雷可趁之机。
次日午后,惨烈的攻城战继续着,城头上的守军已经是换过第三岔了。至于蒙古士兵那边,也换了七八回了。抓来的炮灰几乎全都死绝了,城头下全部都是尸体。
时而有烧焦的尸体混杂在尸体堆中,还有受伤未死的士兵,发出死前痛苦的呻吟。鲜血浸湿的大地被烘干,随后又被浸湿,再被烘干,如此反复,让地面也变成了暗红色。
这样的情景落在攻城的蒙古士兵眼里,只有麻木。除了伤兵的呻吟能引起他们少许的惆怅和担忧外,再惨烈的死亡都不能再引起他们的共鸣了。
夏军这边也是一样。
他们已经亲身体会到了死亡来得是那么容易,而且和死亡的距离又是那么近。
差别只有早死或晚死而已!
所以他们眼里只有已经快成条件反射的反击和因熬夜得不到休息的疲惫。
窝阔台不想自己的弟弟出尽风头,向成吉思汗建议起了明国的穴地法。
其实就是炸毁城墙。
虽然明国大肆宣扬自家的发家史,但是在辽东攻城略地时所使用过的战术,确实很容易被有心人查探到的。穴地法便是其一。
这法子追究起来,实际上也不算新创。故人攻城,就有故意挖空城基,促使城墙坍塌的案例。只是明国在挖的时候使用了火药,使得工程量要小很多。
而且明国一般也不会炸毁城墙,而是选择炸毁城门。
到底和厚重的城墙想必,相对薄弱的城门明显要更容易被摧毁一些。
成吉思汗闻言,却是没有同意这个法子。
穴地法虽好,但很耗费火药的。而火药现在被明国那边卖出了金子的价格,用在这人数并不算多的军堡,实在有些大材小用了些。而且他估摸着只要这样持续不断的进攻下去,军堡里的守军距离崩溃便不远了。
窝阔台不敢忤逆威望甚高的成吉思汗。只暗暗诅咒托雷上山的行动失败,这样弟弟就不会总是抢他的风头了。
就在他这样想时,战场上突然传来大声的欢呼声。
成吉思汗已经朗声大笑道:“攻上城的勇士,首功赏百金,奴百口。百夫长以下哎,立升一级。”
却是已经有蒙古士兵踏上了城墙,并且连杀了好几个夏国守军。窝阔台赶紧用千里镜去看,发现有更多的己方士兵爬上了城墙。夏军那边虽已经意识到有敌人上来了,加紧围攻,但一时却没能将敌人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