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各寻出路(1 / 2)

灰蒙蒙的战场外,夏国兵马逐渐挺进。

闯军入了关口就不做停留,往宣府地界进发,再也不想跟北夏军打交道。

其实,早在闯军攻打宁武关的时候,夏国军队就开始行动,不过始终没有进入主战场。

宁武关的残存明军,死了命要与闯军拼杀,拦也拦不住。

大多数将领认为战死才是最好的归宿。

刘氏之死,不过是明末时期的缩影。

后边抵抗的军队少,但就地自杀殉国的忠义人士不胜枚举,他们要与当前的社会体制共同灭亡。

“殿下,闯军已经离去了!”

前方的探军绕了一圈回来禀报,宁武关内再无人烟,尸体倒是停留了一地。

陆舟拿起望远镜瞭望,敢肯定李自成此时的心情一定极为郁闷,闯军怕是难得有一次攻下城来,人数反而是减少的。

“周围的百姓可是有笼络?”

陆舟接着询问。

闯军攻打宁武关时,夏国部队在周围趁机收拢百姓。

难以想象明朝时期的人口数量,在灾荒了多年后,每一座村落里还能有可观的人口。

而至于夏军为什么能够将这些百姓收拢?

那是因为豪绅们都聚集在宁武关内,跟着大明的最后忠诚的将领一起。

宣大的官绅是一体的!

哪怕是李自成开始有意向世族示好,可阶级的隔阂难以跨越。

宣大府的大族们豁出去了老底,要么举族搬迁入关,要么就把所有银钱拿出来捐资。

这本来就是宁武关守军的底气。

而对于山西一带的老百姓来说,头顶上的主人不在了,更多的人重获自由,要么是加入闯军,要么就是先逃难,然后再加入闯军。

夏国兵马代替了李自成的角色,在两方交战中果然是没有出一兵一卒,军队全在四周收拢人口。

李自成打了胜仗,还想就地吸纳兵源,却发现所有的村落都已经空了。

“殿下,那么接下来的情况该如做办。

百姓们要原地安顿,还是重新分配田地?”

许三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禀报,这收拢百姓的任务,可不比打仗轻松。

“全部迁徙,重新分配田地!”

陆舟直接吩咐道。

夏国现在又不缺土地,天气回暖了,许多荒废的土地都要恢复。

就地安顿是不可能,这样只会便宜再回来宣传造反的流寇。

“尊令!”

许三点了点头,带着人马往大同府地界走去。

经过流寇动乱,以及大明的强制征兵,山西地区显得尤为冷清。

路边尽是白骨,不知是战死的明军还是饿殍,白雪化后,许多残肢就裸露出来。

看来大顺国的兵马对待正经百姓,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友好,有些真正想种地的人还是受到了逼迫。

不过好在的情况是,夏军在一个冬天的时间里,快速开辟出来了一片崭新的地域,只要是流散的百姓都能第一时间有去处。

先收拢人口,再分配天下。

陆舟制定好何时进兵太原府的计划,就回到了大同城,前方的战事自有将兵操持。

而此时。

远在辽东的夏国守军也有了行动。

乌拉率领着漠南大军,已经与吴三桂对峙了大半年的时间。

在这段时期里,吴三桂与夏国方面的书信不断,尤其是在祖大寿等人的联络下,山海关内的大明守军多有动摇。

这一日,吴三桂出关,前往远处的驿堡,是要与夏国使者进行商判。

“吴大人,京师告急,皇上召蓟辽、昌平、山东等地总兵入卫京畿。

可为何不见我等行兵?”

副将跟在一旁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