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凡所授道意,似旱地生雷,炸响罗睺耳侧。
罗睺如遭惊蛰夏蝉,深吸口气,眼瞪若铃。
与一道之祖,言其道有误,何其之荒谬?
偏偏宁凡就是说了,且,还给他说中了。
那闻所未闻的执魔之道,仿佛一只无形大手,为罗睺迷惘人生拨云见日,亦怅若一盏黑夜明灯,为罗睺黑暗前程指引方向,闻道之后,罗睺只觉灵台空明,远胜新生。
那是种怎样的状态呢?
如果把他比喻成一只蚍蜉,那么对于这只朝生暮死的蜉蝣而言,它一生的价值,并不在于会被神或者人爱上。
对它而言,生命长短可以不计,朝生暮死也无所谓。
只要是——朝闻道,夕可死。
往昔如烟,淡了天上明月,宫阙几何,今夕何年?
归家是作罗睺执念。
执念于心,故而成魔。
魔,是对天的忤逆,是对道的不顺从。
天方地圆,大道顺天而行,妖道欺天而行,魔道逆天而行,持执念以逆苍天者,是为魔,魔者,而非杀戮也。
执念不灭,埋骨无悔。
如此,方称魔道初心!
夹缝空间内。
罗睺陷入悟道之中,无法自拔,宁凡未打扰他,两人就这样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一个悟道,一个种田。
直至数万载后。
罗睺完善自身魔道,睁开眼。
须弥时。
魔威扬扬,魔气猎猎,空间刮起阵阵魔风。
风非阴风,反是沐沐春风。
种田的宁凡挑了挑眉,转过身,笑吟吟地看着罗睺。
两者隔空对视。
百息有余。
罗睺吐出一口浑黑浊气,复杂起身,二话不说,六臂拱手作长揖,向宁凡弯腰到底,郑重其事地开口道:
“先生大恩,罗睺没齿难忘!”
“先生予我凌天翼,我许先生世无争,只要有我在的一天,他日蛮荒,无灵、无物可伤先生分毫,我保证!”
修行之道,达者为师。
一声先生,莫深如山。
“严重了。”
宁凡却觉受之有愧,托起罗睺,道:
“本座取巧,道友无需如此。”
严格来说,执魔之道的观点,不是宁凡提出的。
灵感来源于他前世曾读过的一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