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朱元璋当臣子,作为武将没能力会被随时舍弃,太有能力将要被带去地下;文官想当混子可以,一文钱都别贪,哪天朱元璋需要杀鸡儆猴被拉出砍头,之前收的俸禄以及官位算是买命钱了。光有能力不行,还是别贪污,一有贪污行为,也不用讲立下些什么功劳,反正就是剥皮揎草的下场。
在朱允炆这一朝的官要看是什么官,他刚登基就各种针对武官,倒是文官可以过得无比滋润;然后,文官发现可以肆意妄为之后,他们迫不及待要将大明朝改造成大怂了;没有朱棣起兵打断他们改造大明的计划,还会有其余人来做,说不准是北元,又或是哪个取代北元的游牧势力。
反正吧,学哪个朝代不好,文官为了活得潇洒和滋润,竟然想着重开大宋天?这是多么迫不及待想着自己的子孙被赶羊,还是去跳海啊???
在朱允炆看来,自己治下那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一点都没有察觉到正被一帮人带着往坟墓狂奔。
后来朱允炆得知李景隆一再不顺利,认可李景隆所告的黑状,认为那些将校不肯给朝廷卖命,甚至因为有将校投降朱棣,从而认为好些将校是人在朝廷这边,心却是在燕王那边。
后来,朱允炆授予李景隆以“专征伐”之权,赏赐黄钺弓矢。
强攻北平城不顺利,损兵折将之下李景隆对将校挑错,还真行使了“专征伐”的权力,几个将校人头落地并没有让其余的将校搏命攻打北平城,相反是进一步让众将校跟李景隆越加离心离德了。
时间来到十二月份,一再强攻无果的朝廷军已经付出了接近七万人的死伤,其中死亡的士兵数量达到四万。
有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一点,死亡只能记录一次,一个人却是能够重复受伤。
那么以军事角度来说,一旦受伤的计数比死亡少,战争必定是进行得无比残酷。
仅是两个月不到而已,有四万多人在攻城时命丧,主帅却是对伤亡根本不在意,将校则是一副丧气的模样,士兵该有什么想法?
李景隆肯定不在乎死伤多少人,他在乎的是把北平城攻下,尤其是外围一再受到燕军袭扰,使得他攻下北平的心态越加迫切。
其实朝廷军已经有那么一次接近攻进北平城了,那是瞿能先集中火炮轰,侥幸把城门轰破,他又带着儿子瞿郁、瞿陶与八百骑冲门。
瞿能率领的这一支突击队眼见马上就要冲上去,好死不死的是张玉突然带着马军出现,同时李景隆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竟然下令鸣金收兵。
看到瞿能有可能成功夺取城门的不是一人两人,好些人都看到了。
有张玉带兵来袭对吧?这些日子张玉时不时就要袭扰一下,而袭扰只是袭扰而已,用得着在瞿能有可能夺取城门的时候,下令让攻城部队收兵吗?
如果那不是李景隆在瞎胡搞的话,分明就是不想瞿能立下大功!
这已经不是李景隆到底有没有能力统率大军的问题了,事态严重到李景隆非但没有多少领兵能力,还特么妒贤嫉能啊!!!???..Com
军队最怕的不是主帅无能,最怕的是主帅无能外加会坑人,极为严重的是除了上面两样之外再加上妒贤嫉能。跟上了这样的主帅,死了不止是白死,将是那种死了会连累家小,还必定留下骂名的下场!
朝廷军的将校不会让军队哗变,原本坚定效忠朝廷的心会动摇,反或不反看燕王那边有没有人前来联络,又是开出什么样的价码。
朱棣很清楚造反这种事情要朋友多多的,敌人少少的,能拉上一个算一个,不用吕阳去提醒也一直在行使收买拉拢的手段。
其实朝廷也在对燕军进行收买拉拢,什么拨乱反正既往不咎之类,开出的加官进爵则是比较小气,好像既往不咎就是对造反之人最大的恩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