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为什么会有文官集团?(1 / 2)

大同之败,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件事情和汪直的离开是脱不了关系的。

毕竟当年汪直已经示警过很多次了,并且也不止一次的被朝中之人破坏了,而且他的失势虽然是因为东厂提督尚铭等人的弹劾,但这里面还有多少人参与不言而喻。

众人害怕明宪宗责怪,只推说是因为调兵未集,与满朝科道官一起把败仗瞒了下来。

直到一年之后,有人终于看不下去了,将这些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朱见深,然后大同总兵许宁、巡抚郭镗、镇守太监蔡新拿下。

可最后还是因为种种原因,免除了他们的死罪,最后各降官六级,永不起用。

而这件事情是明朝很难得的一次群起而攻之,有文臣诸如巡抚郭镗,但也有武将大同总兵许宁。

甚至还有官宦,无论是东厂还是镇守太监蔡新,亦或者是戏讽汪直的中官阿丑。

这似乎是一个所有人都想要让汪直下台的联合之事,而原因也很简单,他是酷吏,哪怕他做得很好也一样,酷吏是选择我们所有人头顶的一把刀。

就比如在装修房子的时候,无论这个工人多么的认真,多么的实诚,一个翘着二郎腿抽着烟的业主一天二十四个小时盯着你,你也不舒服。

最起码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他都不舒服。

当然,比如河南巡抚秦纮就是和汪直对着干,但汪直反而对秦纮恭谨相待,甚至被他弹劾之后也如实上报,既廉洁又有才能。

哪怕是看到了他对自己的弹劾,他也是认罪,他有错,就是有错,他认,但是他也是个有良心的酷吏。

不过这种人或许会受到兵科给事中孙博这种人的赞美和表扬,但禁不住绝大部分的人都受不了这把刀子在自己脑袋上面悬着。

而汪直本身的性格,也的确是让他有很多把柄落到了别人都手中。

直到弘治十一年左右,孝宗召回汪直、梁芳等人,仍然是满朝哗然,吏部员外张彩愤而弃官。

最终导致了汪直再也没有了其他的成绩。

无独有偶,除了汪直之外,另外的一些人也同样在成化年间创造了奇迹之后最终落寞下去。

比如王阳明小时的偶像王越。

王越除了和汪直配合打出来的草原王廷奇袭战,还有成化九年的红盐池之战,成华十七年的追杀黑石崖,成化十八年的延绥大捷。

这直接导致了那蒙古鞑靼在成化一朝都不敢再进入河套地区放牧了。

而王越也凭借着一次次的战功成为了明代仅有的三个因军功被封爵的文官之一。

剩下的分别是朱棣时期的名将王骥还有就是阳明先生王守仁了。

先不说老王家是不是有什么外挂啊,就只说这个战绩,你不得不承认在明朝以文治武上面有一个无奈的事情。

那就是土木堡之后,能打的武将还真的不如能打的文官...

这为后面的大坑埋下了伏笔。

只不过他最后也因为汪直的事情而被簸箕,最后更是因为后方问题而被活活气死。

当年受孝宗宠爱的宦官李广得罪自杀,谏官连续上章弹劾,指责王越为李广同党,这件事情让王越十分痛苦,最后弘治十一年十二月一日在甘肃病逝。

不得不说这也是明朝的损失了。

从这两个人的身上也能够看得出来,明朝成化年间这后方的情况多么的恶心。

那么作为首辅佐的商辂却又为什么没有阻止?

这就要说这位大明的传奇和大明的最大问题了。

首先说商辂,这位是连中三元,一路飙到了内阁首辅之位,而整个人确实是也很矛盾。

他的性格就是那种,刚正不阿,但是却又宽厚有容。

单说他的内政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他为成化和弘治两朝的中兴绝对是出了大力的,甚至得到了一个傲人的评价。

我朝贤佐,商公第一。

甚至单论能力来说,哪怕是放在了整个大明王朝两百多年,他都算得上是最顶尖的那批人了。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你就能够发现,他和汪直,甚至在王越这里,他的形象都不是那么的光辉伟岸,甚至有点扯后腿的意思。

其实在王越对他的评价里有这么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王越在朝廷上遇到反对汪直的大学士刘吉、刘珝,称:

“汪直行事也颇为公正,像司礼监太监黄赐专权受贿,不是汪直不能将他除去的,商,万居官已久,对事理对错多有忌惮之处,两公入阁才几日,怎么也做这种事?”

这是王越对汪直的维护,但是同样他也得到了反驳。

那就是“吾辈所言,非为身谋。使值行事皆公,朝廷置公卿大夫何为?”

这句话就非常有意思了,他并没有说汪直所作所为不是为了公家,而是提出来了一个问题。

如果说朝廷的公义需要太监来维持,那么要这满朝的公卿干什么?

是不是很不要脸!

特别不要脸,非常不要脸,合着人家为公,还不对了?

但你再看这句话,他们针对的是汪直么,或者说,他们针对的仅仅是汪直么?

当然不是,他们针对的是所有宦官,甚至慢慢的不仅仅是宦官,还有武将,乃至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