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边地扰动(2 / 2)

谷  李晔收到皇城司的密报,只是淡淡一笑。

当初把他放在倭国,未尝没有这种心思。

对李祎执着权势的精神,李晔还是相当佩服的。

放在外面,倒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李晔从不排斥野心。

有野心的人才会有动力。

倭国的半壁江山留给李祎折腾也未尝不可。

如今的李晔已经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上看待问题。

相对于吐蕃和东瀛,漠北的战报就不那么乐观了。

从去年秋天开始,对蒙兀的征讨就不那么顺利。

集合了辽西、漠北、朝廷的力量,虽然拿下了斡难河流域,但始终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进展。

蒙兀人从不正面交战。

唐军来,便纵轻骑游走。

他们对地形的掌控远在唐军之上。

沙漠、草原、河谷、山地,都成了他们最好的掩护。

地广人稀的漠北,到处是藏身之地。

四万唐军步骑撒在漠北,如同泥牛入海。

反而蒙兀游骑动辄袭扰粮道。

现在的情况是,击败或者驱赶蒙兀人不难,想彻底剿灭他们则不可能。

杜晏球收复小海流域(贝尔加湖)后,便上表委婉请求退军。

这样的战争打下去也没什么意思,稍有不慎,还有可能为贼所趁。

李晔从其所请,在小海设坚昆军镇司,外放夏鲁奇为都督,未来准备修建一所军州,作为大唐在罗荒野(西伯利亚)的前哨站。

以现在的生产力想开发北面的冰原肯定不可能。

能把辽北彻底收入囊中就不错了。

帝国日渐强盛,群臣一再催请李晔封禅泰山。

各地动辄出现祥瑞,什么日月合璧、五星连珠、江出大贝、海出明珠、陆生莲花之类的。

各种歌功颂德的奏表雪片一样飞入长安。

李晔看的嘀笑皆非。

人老了,精力难免有所不济,也不想太折腾。

万一路上出个什么事,搞不好又闹出幺蛾子。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马屁听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自古糖衣炮弹比刀枪的威力还大。

大唐帝国宜静不宜动。

李晔治国外儒内法,实事求是,人心中自然有杆秤,没必要去跟老天爷装十三。

而且泰山封禅不是简单的爬个山就完了,长安公卿,天子禁军,呼啦啦的几万甚至十几万人往东跑,不仅消耗国库,还折腾地方。

有这个钱,还不如多修几条路,多建几座桥,多挖几条运河。

李晔只在尚学办了个祭天仪式,过过场面就算了。

政事堂的文官们大为不满,一致认为皇帝太抠门。

不过在李晔的坚持下,也就只能这样了。

皇帝行不行,自有天下人悠悠之口评断。

宋真宗签了个澶渊之盟,喜滋滋的跑去泰山封禅,结果直接把泰山的档次拉低了,后代帝王再也没有封禅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