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绥虽然平定了,但想要消化,则需要一个过程。
单以目前唐廷的土地而论,已经算是数一数二的了。
但土地面积并不等于实力,唐廷虚弱的根本在于关中人口的大量流失。
当然,人口少也有人口少的好处,长安、渭北、凤翔的土地基本被清查出来,凡是无主之田地,全部计入皇庄内,由庄户耕种,朝廷六、庄户四。
完全养得起六万唐军,加五万辅军。
但想再扩军是不可能了,新组建的骁骑都六千兵额,却有一万两千多匹战马,还有驻扎在夏绥的周云翼三千骑兵,留在洋州高行周三千骑兵。
战马可不是简单的吃草就能活,还需配置精料,豆饼、豆粒、豆粕、麦麸、粟粉,比人吃的都金贵。
养一匹战马足够养五个士卒。
一万八千匹战马就是九万大军。
负担已经很沉重了。
不过再大的负担,李晔也得扛着,没有骑兵永远无法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步军方阵也许能在中土攻城略地,但想要争锋河陇,还是要靠骑兵。
“不如增加赋税?”唐廷的困境,李巨川自然也心知肚明。
“农人的税赋已经很沉重了,再加赋税,民间就有怨言。”在李晔看来,六成租已经很苛刻了,但庄户们毫无怨言。
除了庄户,还有一些自耕农,以及小地主,都在上缴五成赋税。
如果没有其他的苛捐杂税,在封建时代,算不上很高。
这片土地上的人从古至今都极端勤劳,只要看到一点活下去的希望,就会像牛马一样任劳任怨。
李晔只能把目光放在河套地区,经过唐军的扫荡,党项族群被大量迁徙到渭北,分散于各处皇庄,与汉民杂居,能种田则种田,不会种田则放牧,什么都不会的,跟党项军俘虏一同充入辅军苦力,开山凿石修桥补路,兴建浮云城。
朝廷养不起闲人。
党项人和其他族民迁到渭北一线的皇庄内,夹在细柳城和同州之间,相当于两把刀子的威慑之下,又有大量辅军看管。
既然是苦力,日子肯定不好过,在辅军刀枪的驱使下强制劳作。
若是反抗,轻则当众鞭打,重则直接斩首示众。
其实李晔给他们安排的劳作量并不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三餐,供应不缺是,不少苦力都长壮实不少。
除了强制劳作,忠义堂也分布进去。
每天固定宣示朝廷恩德,以及为什么他们会成为苦力。
当然也少不少异族大将的故事。
大唐历史上,异族大将封王的不少,拜相的也不少。
这些人往往比正统唐人还要铁杆。
安禄山只是恰好站在历史风口上的特殊个例。
除了给他们希望,还给他们补了历史课,详细讲述了一百三十年前,党项人的苦难生活,先是被吐谷浑逼迫,后又被吐蕃奴役,把吐蕃如何以严刑峻法迫害党项人讲的绘声绘声,什么凿人眼、斩手足、铁链穿琵琶骨、枯井沉人……
不少党项人恨得咬牙切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