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大业五年(开启)(2 / 2)

逐鹿北朝 红莲素心 2880 字 2021-12-22

面对这些富裕的劳动力,大臣们对他们的安置产生了分歧,一部分觉得可以启动运河计划,这是早些年就定下来的。

而另一部分人觉得没必要开凿运河,而是让他们去开垦土地,毕竟现在齐国的耕地面积还没有饱和。

随着人口越来越多,粮食问题也提现出来,要不是有南方的支撑,北方很可能会出现饥荒。

可是从南方运粮,运输又成了问题,陆路运输速度慢、消耗大,不如水路便捷。

而水路又受到河道限制,根本无法贯穿南北,所以有一部分大臣也开始支持修运河。

一边是自给自足,一边是南粮北调,都是为了民生大计,谁说的都有道理,如此就吵了起来。

如今的内阁,人员也发生了变动,阳休之和徐陵先后去世,高顺启用了裴蕴和房彦谦,同样是青史留名的人物。

裴蕴,河东闻喜人,陈朝都官尚书裴忌之子,门荫入仕陈朝,起家直阁将军,出任兴宁县令。

裴蕴性明辩,有吏干,一开始在陈朝做官,任过直阁将军、兴宁令,但他却始终思念着北方的故土和亲人。

大业初,考绩连最,高顺闻其善政,征为刺史州官。

当时南方初治,户口脱漏现象很严重,年龄不实“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于老,已免租赋”。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齐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不利于发展生产,成为当时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因为裴蕴曾经做过刺史,对其中的内情比较清楚,于是他上疏,提出了一整套核实户口的措施。

他奏请采取的“貌阅法”,也就是说,每个户口均由官司检阅,与本人核实,这样,不但性别、年龄能够落实,人数也比较可靠。

为了贯彻这些措施,他还规定:“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

又规定了奖励告发的办法:凡有户口漏报者,告发者只要“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

这些措施付诸实施后,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结果“计账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南方的隐藏人口都被找了出来。

在此时的历史条件下,采取按人查对户口的“貌阅法”,确是一项有利于核实人口、促进生产的政策。

尽管裴蕴提出这项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加齐朝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客观上对于恢复和发展生产,增强国家的实力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对此高顺很满意,向大臣们道:“前代无好人,致此罔冒。

今进民户口皆从实者,全由裴蕴一人用心,古语云,得贤而治,验之信也。”

由是渐见亲委,拜京兆赞治,发擿纤毫,吏民慑惮。

这样的贤臣,高顺自然不能浪费,于是五年内多次破格提拔,从地方官到中央,从户部进了内阁。

这样的升迁速度,可以说是非常快了,高顺之所以选择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年轻。

至于房彦谦,房彦谦,字孝冲,齐州临淄人,出身清河房氏,起家广宁王高孝珩主簿。

大家族的文化熏陶和动荡的政局变换,铸就了他的清正品格和娴熟的从政能力,十八岁时他就担任了家乡齐郡的主薄。

历史上他一直在政府任职,直到四十岁才被郡守举荐进京,做了监察御史,职责是“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

其职责既像后世的纪律监察干部,还兼具司法监督和整治朝廷风气的责任,官品虽然不高,权力却也不小。

后迁为河南长葛县令,在全国官员考核中,因其清正廉洁,被评为“天下第一”,并因此而晋升郡司马,州郡军事官员“二把手”。

如今高顺提前启用他,并不是他表现的有多突出,因为高顺突然发现,他儿子也不简单。

他是房玄龄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