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邺城繁花开(上)(1 / 2)

逐鹿北朝 红莲素心 2885 字 2021-11-06

六部组建以后,责任进行了划分,大臣们的权利虽然不如以前,但要做的事很明确。

对于齐国来说,高顺随便一条政策都算改革,随便的一点想法都能使齐国进步。

就拿这次考试来说,相信可以选出一批真才实学的学子,然后慢慢替换那些要命的蛀虫,有些滥竽充数的只要过得去,高顺就可得用他们。

而户部接下来的工作,是为了两项重要改革,府兵制和均田制。

高顺也想使用募兵制,但现在齐国的国力不允许,朝廷的财富看似很多,但可养不起一支庞大的军队。

而隋唐同样面对这样的情况,就是采用这个方法过度的,直到宋朝商业兴起,朝廷才养得起正规军。

当然,高顺也知道府兵制的坏处,但饭要一口口啊,路要一步步走,所以他只能先这样做。

而均田制,意义同样重大,把土地发给百姓,鼓励他们开荒耕种,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民以食为天,百姓只有能吃饱饭,才不会去造反,百姓不造反,国家才会安定。

而高顺对于赋税的制定,干脆就是一视同仁,剥夺了贵族的特权,特殊时期全国军事管理,他必须快速积累物资,来应付接下来的大战。

至于其他方面,比如国内建设,朝廷肯定是没钱的,外交来往和往常一样,祭祀什么的也都不变。

而商业发展也没法加速,因为齐国的地理位置,北面是突厥,西面是周国,两国占据了河套地区,也没有开辟丝绸之路的可能。

而东面倒是靠海,可这年头造船技术可不发达,大海还是完全未知的领悟。

但高顺也不打算浪费资源,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航海虽然行不通,但海洋拥有的资源可不能浪费。

渔业和盐业都在高顺的规划中,唯一可以做生意的也就只有陈国了,在没有大运河之前,海岸线其实是条不错的路线,只是需要开辟。

作为一个穿越者,高顺当然也不能忘了科学,事实上华夏子孙从来没忘了研究科学。

张衡、祖冲之、郦道元,都是有名的科学家,而且还是在唐朝之前出现的。

而高顺的打算,就是振兴国子监,在天下没有统一之前,很多科学研究都是秘密。

国子监是华夏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晋武帝司马炎始设国子学,至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

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人负责管理。

而这第一任国子监祭酒,高顺打算亲自担任,一是魏收死后,朝廷里没有合适的大儒。

二是他打算传播实心学,以儒家为主,科学为辅的进行教学,控制思想的同时要促进科学发展。

其实高顺知道的也不多,也就课本上那些内容,但他好歹也是个大学生,所以足够这个时代的学子学了。

整理好思路,高顺把计划列了出来,只要给他机会,高顺有信心在十年内让齐国成为天下第一。

可是老天能给他机会么?

无论是迫在眉睫的太建北伐,还是虎视眈眈地周国,宇文邕虽然被高顺算计了,只要没死就是威胁。

然而就算宇文邕死了,真正的威胁其实是杨家,杨坚可是连语文和都忌惮的人,况且周国的阵容可比齐国好多了。

和其他两国相比,齐国顶多人多一点,但人多不代表战斗力强,最起码高顺现在还不会打仗。

“哎,隋唐时期那么多名将,现在一个都没出现,估计很多都没出生,否则随便收服两个不久行了。”

高顺心里想着,他猜的一点没错,唐朝开国大将李靖去年才刚出生,此时还是个奶娃娃。

别人靠不住就只能靠自己,晚上高顺回到府上,赵五本早已等候多时了。

“让义兄久等了,小弟自罚三杯给义兄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