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师德也不隐瞒,道:“下官有一同乡,今在‘学堂军事院’进学,据其所言……”
对于娄师德所说,冯宝听得很仔细,盖因其所言,他也只是听闻,并不知详情。
自皇帝下旨“议定”,消息很快传进“皇家学堂军事院”,主事许恢自不会错过良机,将此事引入,带领学子们研商热议。
“兵部”日常与“军事院”颇有来往,闻听之余,亦差官员旁听,以整理成文书上报。
学子们天马行空式的想象,给了李绩、高远等军方高官很多启示,只不过有些地方他们也不甚明了,故高远日前领数位下属进“学堂军事院”,以当面问询,期间,谢岩陪同。
问询过程中,谢岩免不了说上几句,再结合“兵部”所问之事,“军事院”内部大体得出一个定论,即“授命水师扩编”、“设羽林右卫”两事,朝廷已无太多异议,至于纷争重心之“水运司”等,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纯粹军用的,归军方;军、民皆可的那一部分,地方官府主理,军方协理。
也就是说,冯宝上书所奏及其面禀武皇后所言,朝廷是基本同意了。
严格来说,大唐朝廷是否会同意自己意见,冯宝并不是太在意。
“扩编水师”,不外是秉承最初打造一支强大海军的思想;至于“羽林右卫”,也只是军队精锐化过程中的一步,现在不做,以后终究免不了,毕竟“火药”问世,意味着热武器时代来临,军队注定要采用与之相对应的编列方式,这根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历史的必然。
冯宝真正感兴趣的是“地方主理、军方协理”这种做法。
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是两方面各退一步,相互妥协的结果。
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因为一旦军队开始较大规模裁撤,真正难以安置的是那些功勋累累的军官们。朝廷里,地方官府内,不可能有适合他们的位置,可要是不管不顾,不仅说不过去,而且会给安定的大唐带来隐患。
现在好了,“水运司”、码头、基地等军民皆可的地方,等于从不起眼的位置被拔高,可以用来安置官员,尤其是军官。这将为日后平安裁撤军队,预留伏笔。
冯宝清楚,此方法,有些类似“国企”,可称之为“官”,也可以说不是,是一个相对比较模糊的概念,其最大好处在于,能够安置冗官,且在某些时候,某些特定的领域,不考虑盈利。
冯宝相信,一定是谢岩在某个时刻,或者通过某种途径,将此观点传进“学堂军事院”,要不然许恢他们那些人,又怎么能够想到呢?
正因为多方得利,故娄师德认为,“兵部”乃至朝廷无不允之理,且断言:“朝中识军务、懂商事、同时熟悉地方政务者罕有,当以‘水师’为先,后广而推行。”
冯宝对此深以为然。
几番思量之余,冯宝问道:“吾有意初始以‘水运司’掌码头、基地诸事,待日后分离,不知娄兄意下如何?若以为事务繁杂,亦可随吾左右,掌‘宝庄乡’,职任‘乡长’。”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冯宝给出的两个官职,实际非常难以抉择。
掌“水运司”,职位品级都不高,在官场之上,怕也没太多前途,但是权力很大,油水丰厚;任“宝庄乡乡长”那就不一样了,等同于县令,且“卫岗乡”有例在前,只要不出大错,步入朝堂或掌一方之地,那几乎都是可以肯定的事情。
娄师德乃进士出身,胸中自有凌云壮志,若无机遇倒也罢了,今得冯宝赏识,自然不愿错过良机,当下言道:“下官愿追随都督左右。”
“甚好!”冯宝对此很是满意,再道:“明日汝可径直去找谢警官,其为‘新安黜置使’,有‘举荐贤才’之权,请其上报朝廷。”
“都督,下官此举……”
“无妨!”冯宝看出娄师德有些犹豫,手一挥,道:“汝可告知谢警官,此为吾之意也,若不办理,吾自入宫面圣。”
娄师德实在闹不清冯宝与谢岩之间那复杂的关系,此刻见冯都督话已至此,唯有应下。
次日一大早,娄师德走进“卫岗乡”官衙,来到谢岩“公事房”前。
“吾乃‘水师衙门职方员外郎’娄师德,请见‘新安黜置使’谢侯爷。”
“请稍候,待某通禀。”守在门口的吴成说完即示意另外一名亲兵进入房中。
片刻后,亲兵出来道:“侯爷有请!”
“多谢。”娄师德颔首言道,随即整理一下衣襟,而后迈步入内。
一代名臣良相娄师德,与谢岩第一次正式会晤,又会发生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