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第四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三)(1 / 2)

神都锦绣 钟山布衣 4058 字 2023-02-22

[[516-第四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三)

“谢府”外事由谁出面那是后话,眼下,应付此刻才是紧要。贺兰敏月以此事需思虑人选为由,暂时搪塞过去。

既然正事说得差不多,那么两个女人不免聊起婚事,而此话题有些私密,故狄萱萱邀贺兰敏月入内宅商议,将一众男子留在正厅。

两府亲兵多出自“武平堡”,是为旧识,相聚当然彼此问候,各有话说……

房元昭则见此间事了,跟刘大山打了一声招呼后,告辞离开。

明崇俨本也打算离去,却见王勃独坐椅子上,颇为枯燥无味,便主动上前,邀其前往师父书房叙话。

冯宝的书房很大,不过里面东西却不多,除了一些样子货的书籍外,几无其他多余陈设。

“请坐。”身为主人,明崇俨主动招呼道。

待王勃落座,明崇俨唤来门外伺候仆役,命其上茶。

趁着仆役沏茶的功夫,两个少年人相互打量彼此……

“吾今年方十五,不知王兄弟年庚几何?”明崇俨待仆役走后,率先问道。

“今方十一。”

“原来如此,吾痴长几岁,不知可称‘弟’乎?”

“无妨。”王勃道:“吾等恩师为同窗,吾二人以兄弟称呼,亦无不可也。”

“善!”明崇俨笑道:“听闻子安贤弟著书《指瑕》,名震仕林,当可称少年俊才。”

“不敢,弟自幼读圣贤书,知瑕疵而漠然岂非有负圣贤矣。”王勃语气很平静,但骨子里却有意无意流露出一份倨傲。

明崇俨年纪也不大,并没有察觉出,再者,他就算是感觉到,也不会认为有什么问题。毕竟无论在哪个年代,十岁能著书者,那都不是一般人。

“吾师曾有言,圣贤亦为人乎,但凡为人者,自有对错,吾辈后学,当取其精髓,去其谬误。”

明崇俨的这句话,很明显是从冯宝那里知道后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他并不知道,王勃昔日著书《指瑕》,炫耀才学之意,多过纠偏。

只不过,在这个时候,王勃还很年轻,思想也并不成熟,所以,很容易受到旁人影响。而明崇俨所说,更是后世得到验证的经典名言。因此,王勃深以为然。

“明兄所言极是。”王勃三思后,言道:“吾拜于恩师门下日短,尚不曾得师父教诲,明兄得以追随冯侯左右,实为幸也。”

“那是自然。”明崇俨道:“跟随师父南下‘广州’,后出海远航至‘香料岛’,所见所闻,与书中所写,甚多不符,非亲眼所见,断不敢信也。”

“哦——可否叙之一二?”王勃少年心性,好奇心大起。

“历来有言,岭南蛮荒之地,瘴气横生,不宜人居,然吾亲走一趟方知,南方固湿热难当,然物产丰富,如稻米可一年两熟,山中果子甘甜味美,只要不饮生水,防蚊虫叮咬即可保无虞。”明崇俨想了一下,又道:“随师父同行之亲兵护卫,乃至后来‘水师官兵’,皆严格遵守‘军中卫生条例’,故甚少人得病,亡故者更是无一人矣。”

王勃闻言颔首,道:“此确与书中记载不同。”

“恩师有言,读书万卷,不如行路万里,吾自中原而去,来回数万里,所见所闻,叹为观之。”明崇俨说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什么,抬首对门外唤道:“来人。”

“不知小郎君有何吩咐?”仆役入内行礼道。

“去后宅,找大珠儿取些‘标本’过来。”

“‘标本’?”仆役显然听不懂。

“汝直接告之大珠儿,她自知晓。”明崇俨懒得多加解释。

仆役没敢多问,直接退下。

约摸盏茶功夫,两名仆役抬着一个大木箱来到书房。

明崇俨亲自动手,将一个又一个木盘小心取出,而盘中固定的花卉等植物以及鱼类骨骼制成的标本,瞬间令王勃眼睛大亮,他何曾见过如此丰富多彩的各类物种?尤其是每一个物种之下,都有一小片纸张,上面详细记录了来源和物种名称等信息。

自古以来,华夏重学问,但却偏重于经、礼及辞、赋等,主要在精神层面,而对于实用技能和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自然科学,始终忽视,可谓甚是遗憾,以至千年之后,落后挨打。

而冯宝在出海过程中,无意间捣腾出来的“标本”,实际是让世人了解身边事物和自然科学一个最为直观的途径,等同于开启了一扇大门。

纵王勃从小熟读圣贤书,然在多姿多彩,栩栩如生的自然物种面前,无法遏制强烈好奇心,不仅开口询问,且仔细聆听;明崇俨更是知无不言,将自己所知道的,悉数道出……

这是一个注定不会平静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