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正名(一)(2 / 2)

神都锦绣 钟山布衣 3221 字 2021-11-06

儒生们占据道德制高点,指责“勋贵甲兵”不顾及两国邦交,深入别国,恣意妄为,有损“泱泱大国”之风范;官员们则以律法为切入点,那也是合情合理,无可挑剔。只是如此一来,李治就郁闷了。

根据王福来“密奏”所言:“此番‘出海’之收益,实则微不足道,冯大都督有意大船建造完毕后,亲率‘水师’出海,想必斩获更丰……”

李治丝毫不怀疑王福来“密奏”当中的意思,想想也是,一千甲兵“出海”一趟,便捞了三十余万贯钱财,等到“水师”尽出,肯定是只多不少,如此,征讨“高句丽”的军费,可不就有了吗?

想到此处,李治眼神不免炽热几分,那可是前隋乃至先帝,数代帝王未竟全功之伟业,只要成功,便足以媲美秦皇汉武,同时可令华夏大地,金瓯无缺。

如今,“高句丽”国内政局不稳,只要待一契机,即可挥师远征,而大军一动,钱财断不可缺,在这个节骨眼上,李治可不认为“勋贵甲兵”的做法有什么问题,甭管是抢来的,还是骗来的,有钱就是好。

只是这些“内情”,知者极少,更无法放在明处,故李治对于朝中喧嚣,不予理会。

然而,李治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文官与儒生们的动静很大,人数太多,且集中于一两日内,甚至连许多番邦、属国等使节,也通过“鸿胪寺”问询,几方合力,算是压力不小。

“为主子分忧”,那是王伏胜心里的头等大事,自“弘文馆”第一封奏疏呈递君前,他即从皇帝“不悦”的神色中猜出了一些,于是立刻命人去弄清原委。

虽然大唐没有后世如锦衣卫、东厂等情报机构,但作为“宫内总管”,王伏胜事实上担负着宫里、宫外的消息传递枢纽角色。

皇帝需要知道来自民间的疾苦和官员私下动态,事不可明言,王伏胜唯有暗自想办法,多年下来,也算小有所成,打探一些不太重要的消息,还是可以做到信手拈来。

当王伏胜得知整件事并没有人串联,乃是不约而同的自发行动后,他真是有些晕了,没办法向皇帝奏报,只能私下让人给谢岩递了一句话——陛下很关切。

谢岩亦请来人带回一句话:“且请留意明日‘卫岗特刊’。”

经过数年运营,“卫岗日报”在乡里订阅户已接近六千,而在“洛阳”,更是超过一万。

要知道,在人均识字率很低的唐代,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了,同时还不包括零售以及张贴于各街坊,供大众阅读的那一部分。

张贴报纸,有专人诵读,解说给百姓听,这事儿,最先是谢岩想起,但真正发扬光大的,却是“马会”和“赌坊”。

“马会”出资登广告,介绍“赛马”详情,尤其是每匹马的血统、战绩等信息,供赌徒下注参考,而作为开设盘口和赔率的“赌坊”,那当然是知道的人越多越好,所以,“洛阳”几大赌坊联合出资,雇人于各街坊,每日诵读报纸,名义上是“为方便百姓”,实际重点解读“赌马押注”,但事情做的隐蔽,且确实有利于百姓通过报纸了解朝廷政务和生活信息,因此官府也不便过问,睁只眼闭只眼,全当不知情。

今日早朝。

大唐宰相,“中书令”李义府跟往常一样,慢条斯理地用完早膳,而后径直走向大门,不用问他也知道,马车定然已经备好。

才出大门,却见一条人影自不远处而来,因此刻天色尚早,并不容易看清楚来人模样。

两名护卫毫不犹豫地迎上去,只是很快又退了回来,其中一人,手上还多了一样东西,且直接交给了随侍管家。

管家仅扫视一眼,急忙挥手示意车夫暂停驾车,跟着来到车辕旁,低声道:“禀郎君,‘卫岗日报’今出了‘特刊’,刚刚送到,事涉朝中。”

“哦,不妨观之。”李义府淡淡地道。

管家先是恭恭敬敬将手里“特刊”递进马车车厢,然后轻声言道:“出发。”

车厢内光线很差,好在李义府并不急于看到内容。

直至马车行至“紫薇宫”前,李义府下车之后,借着晨光,快速浏览了一番……

看着看着,李义府嘴角微微上扬,他终于明白,为何要单独弄一份“特刊”了,唯如此,方可于早朝之前,让群臣知晓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