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呵斥(2 / 2)

不过,孙承宗心底紧张起来了。

毕竟,伯爵可是大明文臣百年来的难以企及的,张太岳生前也不过加封太师之位,赠上柱国。

施凤来自觉喉咙干涩,他见众人无人长时间开口说话,他只好硬着头皮道:“陛下,孙大人进伯爵之位,恐怕会让朝堂再次陷入争论之中。此事还需要从长久计。”

施凤来知晓,天子这口子一开,将来,朝堂少不了陷入争斗之中。

毕竟,在大家眼中,孙承宗在辽东战场四年的表现,并没有太耀眼的政绩。

唯一亮眼的是,保持了四年的平稳。

仅仅因为这而被进伯爵之位,那些辽东武将,九镇总兵,焉能会心服?

而朝堂文武百官更会激烈反对,特别是武勋一脉,他们反弹声音更为强烈。

当年,就算是功劳滔天的于少保,戚少保两人也没有加封爵位,而今,孙承宗何德何能比得上上面两位?

施凤来相信,只要陛下一下诏,就会有无数反对的折子递上来。

故此,他才敢出言反对。

“哦?怎么从长久计法子?”朱由检朝施凤来问道。

施凤来顿了顿,说道:“陛下,文武百官商讨之后,才能定下来。”

施凤来暗中的意思,朱由检焉能不明白?

朱由检瞅着施凤来道:“朕已决。内阁拟旨,今日必须定下来。”

施凤来皱眉,他拱手直言道:“臣难办下来。”

“哦?为何难办?”朱由检瞪着施凤来道。

施凤来身体一抖,他急忙道:“孙大人的功劳恐怕不能让百官心服。到时候,恐怕有无数人询问陛下,孙大人在辽东有什么过人的政绩?”

“呵呵!”朱由检冷笑。随后,朱由检站了起来,走出御案,来到众人中间。

朱由检环视一圈,朝众人道:“朕在这里替孙爱卿讲讲,他都有什么功劳。”

说着,朱由检伸出两个手指,朝众人道:“朕认为,孙爱卿有八大功劳。”

“其一,孙爱卿率辽民驻扎宁远,烧砖,炼灰,采石,强了城墙防御,屡次打退建奴入侵,此为第一功。”

“其二,宁远之地,地广而荒,孙爱卿积极屯田,召唤辽人回归故居,开荒种地,发展采煤,煮盐,海运等,造福辽人,巩固边防,此为第二功。”

“其三,辽东总人口没有锐减,散布于关外四百里土地,这些人在孙爱卿政策下,闲时耕田,战时杀敌,几乎全民皆兵,协助大明官兵杀敌,立功无数,此为第三功。”

“其四,孙爱卿因地制宜,组建城堡,虽不能攻击贼酋,但也避免我大明军队与贼酋交战伤亡惨重,因地制宜,取长弃短,谋国之策也。此为第四功。”

“其五,孙爱卿“以辽人守辽土”,招募的辽人士兵戍守宁远,节省了国库的经费,提高了士兵的守土激情,这些人辽人敢于与建奴野外死战,可谓是国家之幸也。此为第五功!”

“其六,孙爱卿到任之后,整顿军队,杀冒领军饷之人,淘汰老弱残兵一万多名,训练成一支精兵。这是谓赏罚有度,练军有方。此为第六功。”

“其七,孙爱卿派使者去朝鲜,使它声援我大明,又在东江犒赏毛文龙部,节制其部,后形成了辽人、朝鲜、皮岛部以及朝廷军队四方势力共同抗击后金的局面,收复了400多里的失地,逼迫建奴大军后退700多里,不敢与我军争锋,此为第七功。”

“其八,孙爱卿主政辽东四年来,局势平稳有加,军队,辽饷控制有度,不似今日糜烂局面,让贼酋成为国之大患。此为第八功。”

说完,朱由检转头看向施凤来,喝道:“有这样的功劳,孙爱卿焉能不大赏?有这样的功劳,还堵不住朝堂悠悠之口吗?如果有人做到孙爱卿所做的事情,朕现在给他一个侯爵!”

施凤来被朱由检怼的哑口无言,整个人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