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万物皆可全都要(2 / 2)

方略既定,荀彧接着道:“主公,兖州的话,济阴郡目下由丁原所据,兵力不少,战力不俗;而袁氏族亲袁遗占据山阳郡,虽有兵马,不足为虑;东平国王刘凯暗弱,并无保境之力,主公大军所至,必会投诚,而小小任城国,国相乃是徐璆,属袁氏附庸。”

功课做得最好的,还得是荀彧啊,初略一说,就有了基本的方阵了。

丁原与袁氏貌合神离,可以用计,袁遗与徐璆是袁氏死党,非打不可,而墙头草汉室宗亲刘凯,不足为虑,暗弱一点,倒好处理一些。

像陈王这般有野心的,反倒比较头疼,同是汉室宗亲,同样能够做到保境安民,收留赈济流民,而且有更进一步的野心。

陈王过去所为,显得足够担当,可惜陈国终究是个小国,深处袁氏包围之中,怕很难独善其身,只是希望他不要忘了初心。

兖州局势,倒也不是很急,现下反而是青州那边,被黄巾搅得不得安宁,虽有曹操与陶谦在,但显然两人并不能完全掌控局势。

“青州乱局,诸位可有见解?”刘擎问道。

荀彧突然望了眼沮授,旋即回道:“主公,孔融死后,青州刺史之位空置,眼下汝阳朝廷已瘫,可借机向雒阳举荐沮授为青州刺史,以公与之才,足以稳定局势。”

刘擎稍一思考,就觉得此法可行,“沮叔,以为你呢?”

沮授拱手道:“但凭主公差遣。”

那就妥了!

“三月将至,首重春耕,其次,便是幽州外扩之事,本王隐隐觉得,光靠刘虞陈宫公孙瓒,必须会如想象那般顺利,本王还要做好亲临准备,兖州之事,便仰仗诸位了。”

之所以如此安排,还是因为涉外之事,刘擎得自己拿捏轻重,刘虞还好,若让公孙瓒来办,估计就是打服为止。

毕竟外扩的目的是谋发展,而不是耀武扬威,更不是诛不诛的,而中原之事,几位幕僚处置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应该能做到得当妥帖。

议事结束之后,四幕僚退去,刘擎唤你蔡琰,开始拟定文书。

一是向董卓表达慰问,胡轸刚死,樊稠又接着战死,顺便说说赠粮之事,你的爱将徐荣,吾养之。

其二,便是举荐沮授之事,目前董卓对青州没有诉求,不出意外,应该能成么,毕竟十五万石粮草,价值大几千万钱,按刘宏的价,三公都能买了,区区刺史,不再话下。

此举,主要是对过去以及将来利益联络的一种维系。

蔡琰按照刘擎的意思写下,刘擎一阅,字迹秀丽,文采斐然。

“夫君,我想给父亲写信,告诉他胡昭先生之事,可否?”蔡琰轻提着笔,望着刘擎眨了眨眉眼,双眼灵动而晶莹,充满着期待。

刘擎怎么可能拒绝,笑道:“当然可以!写完陪本王用饭,另外,顺便问问岳父,若得闲暇,记得回邺城瞧瞧,本王为他置办了一处新宅。”

蔡琰嫣然一笑,以坐姿欠身,“多谢夫君!”

刘擎起身,顺手揉了揉蔡琰的头,宠溺道:“谢什么谢,傻!”

说着便便自顾走到悬挂的舆图旁,端详起来,蔡琰则会心一笑,开始给父亲写信。

……

“嘭!”

收到徐荣军报的董卓直接将桌案上的酒觞掷飞在地。

“袁绍小儿,杀我爱将,咱誓报此仇!军师,军师,咱欲征讨袁绍,从哪进兵合适?”

贾诩与李儒听了,对视了一眼,贾诩使了个眼色,示意李儒先说。

“主公,讨袁自当颍川东郡,二路齐出,共逼汝南!颍川一线,不必多说,东郡一线,经徐将军一胜,必定士气大振,主公只需再派一人,替樊稠之职,定可旗开得胜,再者,此战还可继续联合渤海王,合击袁绍。”

董卓听罢,觉得也没什么新意,两路夹攻,让他来定,恐怕也会如此进兵,于是望向贾诩。

“文和可有补充?”董卓又问贾诩。

贾诩冲董卓拱手,“文优所言,合乎常理,董公若有意攻袁,可采用此法,不过,眼下南阳战事,方为重中之重,还望董公斟酌。”

贾诩含蓄的表达了反对,主张先突破南阳。

“李傕报告,正在计诱孙坚,只不过孙坚却按兵不动,令人费解。”

其实孙坚哪里是什么按兵不动,而是苦于粮草不足,两面受敌的不利情况下,袁术并不想看到孙坚的冒险举动。

董卓思来想去,“要不,咱让驻扎河东的牛辅,驰援南阳?”

河东牛辅,是震慑白波军的,如今牛辅与白波军划汾水而治,倒也太平。

不过主簿田景立即提出了反对意见:“董公不可,春耕在即,牛将军断不可离开河东,不如派张济校尉前往支援。”

董卓望了望贾诩,贾诩点头,又望了望李儒,李儒亦点头。

“张济听令!”董卓朗声下令。

“末将在!”一身棕袍的张济当即上前见礼。

“咱予你一万兵马,不日开赴南阳,配合李傕,咱要孙坚的脑袋!”董卓愤愤道。

董卓与孙坚不仅是公务有过节,私下也有仇怨,昔日在美阳,孙坚为张温参军事时,便多进言张温,处死董卓,这些事,董卓都是有耳闻的。

如今呢?哼哼,张温先死了,接下来就是孙坚!

……

而此时,南阳北线战局的诸将,都比较烦闷。

李傕大摆破绽,可惜孙坚就是不上当,他若再不上当,李傕的先锋怕是真的要打到宛城城下了。

实际上,孙坚很想出兵,可惜袁术不给粮草,三天一小断的,兵马压根动不了,整得孙坚以及帐下众将烦闷的很,黄盖与祖茂更是嚷嚷着要去宛城找袁术理论。

宛县郡府,袁术正与主簿阎象,长史杨弘,以及张勋桥蕤等将议事,对于孙坚的问题,杨弘与阎象有分歧,这段时间,没少为这件事争论不休。

阎象以为,应该给孙坚足够的自主,毕竟孙坚的战斗力有目共睹,特别他将马腾韩遂直接打回武关,李傕那边,应该同样有胜算。

而杨弘则认为以孙坚牵制李傕便可,如此,可保宛城无虞,这虽是保守的策略,却可以让李傕寸步难进,这样,才好集中兵力抵挡南边黄祖的进攻。

其实袁术自己倾向于阎象的建议,但张勋与桥蕤皆赞同杨弘的建议,所以他又动摇了,一直拿不定主意。

今日也是一样,除了桥蕤请命南下支援纪灵外,诸位依旧各执己见,没有改变。

议事之后,众人离去,主簿阎象常伴袁术左右,思来想去,他又与袁术说道起来。

“主公,孙将军乃一方豪杰,屈身以事主公,多半是因为钱粮,不应在此问题上有所磕绊,何况孙将军屡屡得胜,若能一举击溃李傕,便可协攻黄祖,大大增加胜算。”

“阎主簿以为,还是资以粮草为好?可杨长史与两位将军,皆不赞同呀。”袁术道。

“主公,杨长史生性谨慎,有此看法不足为奇,只不过两位将军……”阎象吱吱唔唔了起来。

“但说无妨。”

“喏!主公,两位将军早就跟随主公,而孙将军乃是中道投奔主公的,恕我直言,两位将军并不希望见到孙将军立下大功,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

袁术一听,细细咀嚼起阎象的话,特别后面一句,两位将军,并不希望见到孙坚立下大功,所以支持保守的方案。

听阎象一席话,袁术恢复孙坚粮草供应的心思,更加明确了。

“阎主簿,传我命令,立刻调拨两万石粮草,送至孙坚营中,命其即刻用兵,尽快击败李傕!”袁术下令道。

……

(PS:求推荐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