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湛开始率军秘密出发,准备勤王之时。
隋炀帝已经掉入真正的雁门陷阱,这是隋炀帝一生之中第一次遭遇这么狼狈,虽然之前,他在辽东六合城内也有被李湛夜燃篝火吓得奔败而逃的历史。
但那时候,他并不危险,逃跑还有路可逃。
但这一次,他没有这么好彩,一方面是突厥处心积虑,提前知道他要抵达雁门,陈雄兵数十万以待,与当初李湛就几百号人瞎几把造势不一样!
突厥这次的势头是真的可以左右隋炀帝的生死!
当然了,对待北方游牧民族,中原王朝的皇帝这绝不是第一次吃瘪,也绝非最后一次,但是唯独隋炀帝这一次,极为致命。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也曾经历匈奴白登山之围。
不过,刘邦倒不是像隋炀帝这么好大喜功,而是那个时候的匈奴,刘邦确实没有多少经验,并且,当日,刘邦又扫平天下,经验不足,所以吃了大亏!
明正统三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也算中国汉人王朝史上的奇耻大辱。
不过,总体而言,这件事最后悲剧变喜剧,明英宗傻不愣登的居然和瓦剌的一伙人交了朋友,而游牧民族本以为捡了个大宝贝,到最后发现是弄了个祖宗来家里供着。
好吃好喝伺候着,却不值钱。
大明朝廷根本不鸟,最后竟然赔本把明英宗给放了回去。
大明的国运、气数,严格来说,没有受这件事的一丁点儿影响,甚至可以说大明的制度经受住了考验。
在古往今来都极少发生的几乎0概率事件中,大明王朝不但没有崩盘,而且过的还不错。
但隋炀帝这一次却完全不同。
同为皇帝的隋炀帝杨广,被东突厥始毕可汗遣颉利困于雁门(山西代县)三十三天,堪堪丧命,并一度影响了日后的政局。
这件事,影响十分广泛,甚至后果重大。
如果不是发生了这件事,隋炀帝甚至可能未必会跑到江都,呆着再不归来!
这场爆发于大业十一年(615)八月的雁门之围,是隋朝崩盘的催化剂,不过短短四年后,一度辉煌的大隋王朝便三世而亡。
说是三世,实际上是二世而亡。
当然,其实如果隋炀帝警觉,这次雁门被围本来是完全可以终止的,可惜,隋炀帝不是这个性格,他太过好大喜功。
他到太原,虽然美其名曰是来看看李渊,顺便凭吊一下表嫂。
但也有另外一个原因,是这时有人传说太原有王气。
这次奇怪“避暑”之行的原因,史家猜测纷纷,宇文述当日为了夺取李浑的财产而编造的那些谶语并没有随着李浑家族的灭亡而消亡。
“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如今依旧在中原大地广为流传。
杨广杀掉李浑、李敏等人,这次驾临太原,也有人说凭吊是假,因为这时其实距离窦夫人去世有一段时间了。
所以,后世有人认为,这是杨广奔着另一个姓李的表兄弟而来,这个表兄弟便是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