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智商真是硬伤(1 / 2)

我在明末有套房 tx程志 3425 字 2021-08-04

第五四九章智商真是硬伤

对于大明农民来说,耕地最好用的还是牛。然而,辽东的农民,普遍用骏马耕地,特别是双匹骏马拉动的双桦犁,一天可以耕地二三十亩。

这个效率是非常不错的,在机械化没有到来之前,这已经是畜力时代的巅峰了,辽东的农民,种植了大量的农作物,不再采取单一的粮食模式。

因为粮食永远吃不完,卖的话,价格又没有经济作物高。每个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称,一亩地的棉花收入超过两亩地的麦子。特别是亚麻,这种新型纺织材料,是全家军的标志性装备。

全家军的作训服以及贴身衣服,都换成了亚麻质地,而且因为全家军引领了潮流,从而获得了较大的市场。

然而问题,骏马的利用率提高,直接造成一个恶劣的影响,那就是因为骏马数量的增加,直接就造成辽东的空气中,永远都弥漫着一股浓郁的马粪的味道。

而且是挥之不去的马粪味。

现在的辽东运输,因为铁路的出现,特别是这个年代,修建铁路的速度是相当危险的,尽管如此,辽东的铁路并没有刻意追求速度,不像美国利用华人修建铁路,十二个小时可以修建二十多公里。

然而,每公里都要死上十几二十几个华人,美国的繁荣是建立了华人的累累尸骨之上,虽然辽东的铁路修建慢,不过,已经修建到了海州、盖州、复州、至少辽南四州,实现了州州通。

随着这种运输被蒸汽火车代替,辽东的运输主力骏马,价格自然而然的暴跌,现在就算是在金州城中,担任一名普通工人,家里也养活至少一匹马。

骏马成了辽东百姓的标配,普及率甚至一度超过了后世的轿车拥有率,不骑兵不好意思出门。

辽东不仅仅因为骏马,出现每天多达十几二十几起的交通事故,也出现了交通拥堵,这让全旭非常头痛。

利用人力自行车,减少交通压力只是第一步,只要皮尺部可以成熟生产自行车,就把摩托车再仿制出来。

摩托车与自行车最大的区别就是多了一个发动机,其他基本原理一致。

全旭骑着骏马来到位于辽东研究院的大院,一座简陋的工房内,五六辆外形相当粗狂的自行车。

这种自行车是以二八大杠为原理仿制的,虽然说自行车不算太过复杂,却因为辽东的工业制造底蕴,成为了现实。

就像自行车的车轴、轴承、转向轴等部件,都已经在其他设备上运行成熟,唯一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就是充气轮胎。

其实橡胶技术最早运用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纪,在橡胶的原产地,当地印第安人把橡胶树叫做“眼泪树”,并用土法制作成盛水器、橡皮球等橡胶制品。后来西班牙人逐渐从当地印第安人那里学会了采胶和制作橡胶的方法。

现在已经有了橡胶制品,就是西班牙人对付土著奴隶的橡胶棍,里面以钢铁作为筋骨,外层包裹着橡胶,可以做到做到,伤而不残,不影响土著干活。

让孙元化非常意外的是,全旭居然会骑自行车,而且动作非常熟练,但是转念一想,这辆原形车就是全旭弄过来的,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海伦娜随后看到全旭居然骑着自行车,让她颇为好奇:“这是什么东西?”

“自行车!”

全旭非常得意,皮尺部还是要点脸的,没有完全照搬二八大杠,而是自作聪明的在后面加了两个小轮子,这样倒是可以稳定自行车,让自行车不容易摔倒。

特别是后面的架子上,居然还做出一个相当比较舒服的坐垫,车座子更加宽大。

海伦娜自然也要试试自行车。

全旭交自行车交给海伦娜,他问起了最为关心的问题:“自行车一个月可以生产多少辆?”

孙元化:“我们这里有十五个人,可以生产十二辆!”

听到这个数字,全旭微微皱起眉头:“自行车基本上还算满意,唯一的问题是,自重太重,需要减重,这辆自行车差不多一百多斤,这样就会非常费力,把能省的就省下来,对了,制造成本多少?”

孙元化想了想道:“不算工资,只算材料成本,每辆车需要十七八两银子!”

“不行,太贵!”

全旭望着孙元化道:“尽可能的降低生产成本,自行车要想推广开来,那就必须廉价!”

虽然辽东的百姓很富裕,如果让他们花二十两银子去买一辆自行车,他们宁愿买马,用自行车取代城区内的基础交通,这是全旭的计划,也是自行车的真正意义。

在十五年前,老程所在的县城还有大量人力三辆运输货物,也有人力三轮运输客人,这种三轮车渐渐被电动车取代。

相对而言,辽东的电力研究非常滞后,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皮尺部可以仿制简单的机械设备,对于太过复杂的,还没有技术储备。

皮尺部有很多技术人员,他们开始仿制单缸柴油机,至于原理什么的,让他们看着资料,自行摸索,对于这些皮尺部的成员进行一番鼓励,全旭就准备离开了辽东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