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董卓妥协(2 / 2)

大有用奏疏压垮尚书台文案之势。

而以袁绍为代表的士族军阀,比前番联盟讨董时,展现出了更强的凝聚力,各镇兵马纷纷抵达司隶的边境——特别是原先曾聚集在酸枣的兖州诸雄,这一次却是一反常态积极向前。

毫无疑问,这就是各支兵马背后各郡经学世家强力支持的结果。

更让董卓感到恼怒的,是各郡郡守为了向董卓宣泄不满,居然拒递计薄。

汉朝中央和地方,每郡每年要向雒阳上计薄,里面是地方的行政成绩,包括财政,经济,教育,刑事,民事,盗贼,灾荒等等,一般是在九月和十月间呈报到雒阳。

但如今已转年过了两月有余,别说是上计,按道理便是岁末的课郡和岁首的会课评定也应走完了流程。

但今年,大汉百多个郡的上计薄到达中央的,竟不足十。

这就是举孝廉任地方郡守的士人们在集体对雒阳表达强烈的不满——这股力量着实空前巨大。

董卓有点懵了,各郡不上计薄,他感觉自己犹如瞎子一样,失去了对地方的掌控力。

这就好像一个是公司的总裁,坐在一个百层的办公楼里,本以为这一切都是他的,可当他有一天心血来潮走出自己的办公室,去视察下层的工作情况时,却发现除了他的总裁办公室,其余办公室集体锁门,没有他能进去的地方。

上计薄册的不足,代表着雒阳与地方之间正严重脱节。

……

“相国,目下形势,非同小可,相国若不予以妥协,恐有灾祸,天下士人之力,不可不慎之以对。”李儒一脸忧愁,出言相劝。

李儒在跟随董卓之前,是弘农王的郎中令,久居司隶,他曾在太学任五经博士,教授太学生,自然是非常清楚太学出身的士子,一个个骨子里是多么的倔强,他们各自为政时尚好,一旦让给他们拧成一团,后果不堪设想。

董卓面色阴沉,只是‘嗯’了一声,算作答应。

西凉诸将中,以李傕为首。

他站出来道:“相国,眼下不只袁绍,王匡,张邈之流,袁术亦是引军从鲁阳而出,孙坚、刘琦、贾龙等在阳人,大司马刘虞也携裹数万之众抵至河内……四方强兵皆至,我军内忧外患,甚是不妙。”

董卓听到刘虞的名字时,表情略有所动。

“想不到刘伯安也来了……公孙瓒可在其军中?”

李傕的表情严肃,道:“公孙瓒亦随军而至。”

“唉……”

听到这,董卓少有的露出一丝懊恼,道:“公孙瓒若到,这仗却是难打了……老夫身为相国,难道也只有妥协的份?”

李儒言:“事实如此,莫可强求,眼下各州诸士一心,相国不可强与争锋,当徐图后计,待迁都之后,再行计较不迟。”

顿了顿,李儒又补充道:“相国切忌焦躁,诸事不可疾行……需以王莽之流为戒。”

董卓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文优此言是也,依当下之势,老夫该当如何?”

“保留雒阳朝堂的奏疏,相国必须妥协,方可安抚士人,顺利迁都长安,不然以目下各郡兵势,相国与他们殊死一战,纵然胜了,亦为惨胜。”

董卓叹息道:“罢了,老夫明日廷议,便准了荀爽,蔡邕,马日磾等人的奏疏,在雒阳和长安两京立朝,迁都长安时不强迁司隶诸族,如此他们便没理由跟老夫闹了吧?”

李儒又道:“宗亲联盟的态度,亦至关重要,留雒阳事乃刘表所提,相国当派人往阳人县见刘琦,与其交好。”

董卓听了这话,不由长叹口气:“老夫真是后悔,当初派刘景升去了荆州担任刺史,着实眼拙!如今惹下这般祸患……罢了,不提了,尔等谁可为使,去荆州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