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大夫(2 / 2)

万历新明 摩碣 3110 字 2021-11-04

霍家出了两个男丁,两个妇女维持秩序,帮着将诊金整理好装袋子。诊金多数是铜钱,也有碎银子,但更多的是土特产——榛蘑、松子、狍子腿之类。

诊金中也有少量的貂皮、鹿茸和山参等。不是村民不知道这些东西的贵重,而是出于对医生救命之恩的感谢和尊重。

霍老栓得的什么病陆圻也不清楚,他决定写封信给大宁的老师问问。这老师比陆圻要小好几岁,是京师医学院的毕业生,而陆圻则属于大宁每个镇上都有的赤脚医生,乃是这个医学生的再传弟子。

陆圻只会把九种最简单的脉象,也不会手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半吊子。但是他能用听诊器判断肺炎,懂得基本卫生和消毒知识,会做胳膊脱臼后的复位、尺桡骨、胫腓骨骨折的正骨和包扎。另外他还背会了一百来个药方,能够根据村民对自家病情的描述将这些药方开出去——倒也没吃死过人。

就这样,他成了方圆百里之内最受尊重的人。娶了一个漂亮的女人做老婆不说,还住在三十里堡镇上最豪华的房子里——这里的人谁也不知道,他曾经是一个京师的混混,在万历元年严打的时候,被发配来了辽东。

陆圻永远感恩自己的父亲,是他用大棒子逼迫自己认字、读书,否则绰号“二扁头”的自己早就死在这片土地上了,更别说能够被官府选中,成为一名赤脚医生。

这“赤脚医生”是皇帝的德政,医学院毕业生用统一教材在各地进行培训并实地教学,学习加实习总共一年。所有培训费用,由皇帝内帑支付。当然,除了大宁、广西等省有少数几个地方,好像也没有哪个地方官找皇帝报销过这笔钱,稍微有点办法的都是以皇帝的名义号召本地乡绅孝敬了。

钱不是皇帝出的,好名声却让皇帝担了,拿钱的人心里也不觉得不舒服——这绝对是最积德的善举。而且,平日里要巴结知府、县令,也要老爷们瞧得上才行,若家里没有个出类拔萃的读书人,你光有钱也没有地方官愿意搭理你。

二扁头陆圻因为识文断字,既没有做奴仆,也没有上战场,在辽东总兵辖区内做了好几年库兵。他原以为自己能等到大赦,却没想到皇帝不按理出牌,就在辽东扎下根了。

他后来以为自己这辈子能一直当库兵,没想到辽东军改之后,他的配军身份却让他丢了饭碗。幸亏在当库兵的时候他腿脚勤快,嘴巴还甜,库大使王琰很喜欢他,有些私密的事情都安排他干。

等他下岗了,王琰帮忙找关系使钱,又把他塞到赤脚医生培训名单里了,算是妥善安置了他。二扁头少年时是个混混,但东北的风霜已经教会了他如何做一个成熟的人——他学的很刻苦,毕业的时候顺利拿到了“初级医士”的证书和徽章,成了一名可以在大宁农村地区行医的赤脚医生。

知识改变命运,半吊子知识也一样。换上白大褂的陆圻在群众们崇拜的目光中使用着听诊器,用小锤子敲打病人的膝盖,用压舌板看看喉咙,基本上就能把常见病看个八九不离十。

开完药方,他让人从马背上拿下两个大麻袋,又从里面掏出一大堆草药:都是按照他刚才写的药方配好的。这地方不管什么药,全用姜片做药引子,对药剂学上的君臣佐使也没有太多讲究,基本上一种病对一包药,特别常见病的药包陆圻还多带了些。

看见乡亲们兴高采烈的拿着药回家去煮,霍老栓的大儿子脸上露出愁容,对陆医生都不能治疗的父亲已经不抱太大希望。他爹在炕上已经呼哧好几天,就进了一点点水米,村里老人都说,没几天了。

等看病的人走的差不多,霍老栓的大儿子再次恳请陆大夫给他爹开点药吃吃。陆圻摆手道:“这不行!老师说了,要是断不准的病症,不能开药,靠身体顶也比瞎吃药强。”

霍老栓的儿子流泪哀求,最后跪在地上抱着陆圻的大腿让他突破原则。霍家新任族长霍大也敲边鼓道:“没事!陆大夫尽管开方子,吃死他那是他该死,跟你的药没关系。”

这大族族长都是一个唾沫一个钉,而且这面子也不好折了。陆圻挠了挠头,只好从麻袋里拿出一包宣肺汤递给霍老栓大儿子道:“这是治发烧咳嗽的,你爹虽然不发烧咳嗽,但喘的厉害,试试这个吧。”

说完,他把剩下那些药包装回麻袋,把各种奇怪的诊金也装了进去,环视一下祠堂众人——谁家牲口有毛病的?领我去看看!

兼职兽医的陆大夫没有引起村民的任何惊讶,很快就有人把他带出了祠堂。霍老栓的儿子也把药拿回家煮给他爹喝。很快,两个村庄处处都飘起来药香味。

看完牲口后天色已晚,陆圻只能听从霍大安排,在霍族长家厢房住了一宿。次日他起个早,准备太阳一出来就回镇上。他吃完早饭在院子里装马鞍绑肚带的当儿,就有人来霍大家咣咣砸门。霍大的儿子开门一看,霍老栓的七个儿子一字排开站在外面雪地里,吓了一大跳。

这七个迈着雄壮的步伐走到陆圻面前,扑通一声跪地:谢谢陆大夫,我爹活转来了,今天早上吃了一大碗饭哩!——您那药还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