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章 步入易县(2 / 2)

董虎重重拍了下田豫的肩膀,田豫张嘴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与张郃、高览他们一样,自今日起,你就留在咱身边,先熟悉一下我军的运作和训练,之后外放担任一郡将领也不迟。”

听了这样话语,众将全都有些面面相觑,若依照当今的道德规范,田楷“造反”杀了公孙瓒,甭管是不是田楷被迫下令,反正是他下达的军令,日后他田家也再无可能被世人信任,可看着董虎的意思……田家还有咸鱼翻身的可能……

“都是军中兄弟,也都不要在野外吹冷风了,一同入城吧。”

董虎没有在意他人如何作想,田楷有没有能力,是不是宰了公孙瓒,他都不会太过在意,他在意的是田豫,在意的是《三国》田豫在稳定边疆上的贡献。

随着董虎翻身上马,一干将领也都一一跟随在后,向着数里外的易县奔行……

易县是河间国最北面的一县,这里是进入幽州的重要通道……这话说的也不能算对,河北是平原地带,从任何方向都能进入幽州,只不过幽冀境内都有一些较大的河流,需要渔夫摆渡过河,之所以易县比较重要,是因为境内有桥梁可以直接渡河,这对于军队调动、物资运输极为重要。

按照寻常人的想法,公孙瓒的老巢不应该放在冀州境内的易县,但这种看法应该只看到了他是幽州牧,而没有考虑刘虞没死之前他的处境。

刘虞的实际实力是很强的,毕竟他可以获得乌丸人的支持,可以轻易招募到数万乌丸义从与公孙瓒厮杀,除此外,刘虞还获得了幽州本土大族的支持,公孙瓒是很难在刚刚崛起时与刘虞对抗的。

公孙瓒无法与刘虞正面对抗,他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回家乡辽西令支城发展,但他与乌丸人的关系比较恶劣,令支城只是辽西郡的一个小县,无法供养他招募的数万兵马,一方面,他待在令支城,会让家乡令支城面临更大的危险,很可能会因为他的原因而让乌丸人围攻令支城,会面临乌丸人、刘虞的两面围攻,除此之外,一旦公孙瓒表现的太过强势,一定会引起辽东太守公孙度的不满,毕竟两头猛虎放在一起,最终的结果自不用多言,所以公孙瓒若回到家乡,他一定会面临四面围攻的局面,除非他老老实实做刘虞的臣子。

另一方面,辽西郡八城只有八万多人,八万人包括了男女老弱,就这么点人,又怎么可能供养数万兵马?

所以,公孙瓒逃回家乡,最后的结果只有老老实实在刘虞面前趴着,否则他必死,根本不需要刘虞出兵攻打,仅辽东、辽西、右北平境内的乌丸人就不是公孙瓒能够独立应对的。

天下未乱之前,公孙瓒背后有整个大汉朝支持,乌丸人就算把他困死在管子城,最后也只能放他离去,道理很简单,乌丸人不想把汉朝得罪死了,这对他们没有一丁点好处,可若公孙瓒敢反叛刘虞,乌丸人就敢对他下死手,因为彼此的身份已经彻底颠倒了个,乌丸人成了辅助朝廷平乱的忠臣,而他公孙瓒却成了反贼。

辽东郡八万人丁,最大限度也不过是供养数千兵马,面对数万乌丸铁骑的围攻,他公孙瓒根本就没有活头。

后世人把公孙瓒的战功夸赞的太大了,乌丸人不想杀他,若真想杀他,他绝对无法从管子城逃离,无论是《三国》时代,还是董虎来到的这个世界,乌丸人若不是忌惮大汉朝,若不是他们的背后有个虎视眈眈的鲜卑世仇,十个公孙瓒也得死在管子城!

公孙瓒与刘虞闹掰了后,看似回家乡令支城发展是不错的选择,实则是找死行为,可若跑到了冀州境内的易县呢?

跑到易县就又有了不同,易县不是幽州的地盘,刘虞管不到他,而当时正是董卓入主雒阳的时候,冀州牧韩馥、渤海郡袁绍要么对公孙瓒进行拉拢,要么对公孙瓒霸占易县视而不见,绝对不会轻易得罪了他,否则的话,一旦袁绍、韩馥去攻打董卓,他公孙瓒就能在背后捅他们的屁股。

公孙瓒进入易县的时机把握的太好了,韩馥、袁绍若不去攻打雒阳还罢,一旦他们决定攻打雒阳,就只能对公孙瓒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刘虞也不能轻易越境攻打他,因为时机太过敏感,一旦刘虞领十万大军去攻打公孙瓒,正准备围攻雒阳的韩馥、袁绍必然紧张,以为刘虞是要抢占冀州地盘呢!

没有开打之前,他人又不知道刘虞是不是个纸老虎,也只能根据兵马数量来判断实力的强弱,而刘虞在乌丸人的支持下是可以征募十万兵马的,至少看起来是挺唬人的,所以在敏感时期,刘虞没有办法对公孙瓒动手。

各路诸侯围攻雒阳时,各州没有参与的州郡有不少,全都无一例外的作壁上观,两不相帮,按理说这是很难想象的。

首先,董卓成为权臣是符合汉朝权利惯例的,皇帝没有能力治理天下时,朝堂上就需要一个权臣,而且废立皇帝又不是没有发生过,只要不是自己做皇帝,那就符合汉朝的权利游戏规则。

其次,各路诸侯清君侧,兵围雒阳本身就是造反,无论说的多么大义凛然,兵围帝都都不是任何一个王朝能够容忍的。

天下各州郡不是全都支持各路诸侯们的所作所为,但是呢,各路诸侯又代表了清流士人,谁若反对他们,那谁就是大大的奸臣,而且各路诸侯在短短三四个月内就聚起了二三十万兵马,各州郡太守看到这一幕时,会不会害怕?

当然会怕了!

一方面,各州郡太守并不认可关东诸侯们的做法,另一方面又没法子明确反对……当然了,也有一些人是胆子小,既想支持,又怕朝廷获胜后秋后算账,或者害怕开口反对而被各路诸侯抓起来砍脑袋,反正各种心思都有,总之就是两不相帮,作壁上观,谁获胜就听谁的。

刘虞也是这般想法,他也不想在敏感时候胡乱动作,万一引起了误会呢?这也是为什么直至酸枣联盟解散,袁绍、公孙瓒彻底闹掰了后,刘虞才对公孙瓒发动进攻的原因!

当然了,刘虞就是个纸老虎,不仅惨败,更是被公孙瓒砍了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