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虎承认审配、沮授、田丰等人在《三国》的评价,但这里面有一个根本性利益,那就是他们都是冀州人,也必须维护“冀州”这一群体的利益!
袁绍是与冀州捆绑在一起的,只要审配、沮授、田丰维护冀州利益,也变相的在维护袁绍的利益,在后世史书上也必然成为正面的典范,这与个人品性无关,而是根本性利益决定的。
但不管怎么说,董虎是认可三人的品行的,但他也知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尤其是家族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很难说他们会不会因为冀州各家族利益而选择对抗雒阳内阁。
一旦建立了“主公”关系,审配、沮授就很难明目张胆的背叛,然而……袁绍死了!
袁绍若死在战场上,董虎或许不会对他们戒备,也不会当面开口说了这些,当然了,三人都是聪明人,有些话语不用说出来,也能看出些端倪,可若董虎郑重开了口,明确表达了态度,冀州各家族就必须彻底低头!
董虎很清楚世家豪门对地方有着怎样的影响力,若他不重锤敲打冀州本土家族,他们就会集体跑到审配家中商议对策。
商议对此……
商议什么对策?
还不是如何应对他董虎的对策?
既然是为了应对他董虎,那就意味着对抗,是“地方与朝廷”的对抗,这绝对不是他能够容忍的!
当然了,他也没有一举端掉冀州各家族的打算,更没有弄死审配、沮授的心思,但他也绝不允许各家族抱团与他对抗。
该敲打的敲打了,该表明态度的也已经表明,若他发现两人还与各家族勾连在一起……
审配、沮授离去,帅府门前依然嘈杂声不断,但却没有影响到董虎任何情绪波动,对于他来说,如何分发避寒衣物、被褥,如何组织青壮出城伐木、挖坑、清理城内杂物……这些都是小事,只要安排一些人具体实施就可以了。
他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已经没有必要亲自出面拉拢民心,只要让百姓知道他们身上的衣物、被褥是谁给的,民心自然归他所有。
当面敲打审配、沮授,目的是让他们彻底认清现实,省得他们自以为抱团就能对抗凉州军,而他用强势态度将冀州本土家族打散开来,也便于下放官吏分化治理。
董虎自一开始就不怎么信任世家大族,也一直有意无意与他们拉开距离,因为他很清楚,世家大族不是看着低头就真的心悦诚服,就如《三国》曹魏,若臣服的世家大族真心向曹操臣服了,十个司马懿绑在一起也休想篡夺曹魏江山!
曹操英明一世,几十年经营也未能彻底让世家大族低头,以董虎看来,根子上还是因为世家大族看不起曹操的出身,而司马懿则是河内名门望族司马氏。
曹操再如何是宦官之孙,那也比他董虎的出身强了百倍!
董虎自一开始就不怎么信任世家大族,锦衣卫密探送来的消息更让他警惕,尽管密信上表明了审配的妥协,可也是因为他们不敢在这个时候失去民心。
但不管怎么说,董虎不准备让他们插手冀州军、政事务,顶多做个监督御史一样的刺史,想要进入内阁是别想了。
心下已有定论,董虎也不准备在这些事情上花费太多精力,准备将更多精力放在调运物资事情上面,就在他全力救助百姓的时候,幽州也正在发生一场较大的动荡。
公孙瓒与刘虞没有彻底闹掰之前,他在幽州有着很高的民望,主要原因就是他对乌丸人强硬的态度上。
乌丸夹在鲜卑与大汉朝之间,两族看似没有太大差别,但两族的意识形态却是完全相反的,一个倾向于母系社会,一个则是父系社会,若非天下大乱,只要有大汉朝支持乌丸人,两族的战争肯定会一直延续下去。
正因夹在中间的乌丸人需要大汉朝的支持,所以他们才不敢明目张胆的反叛,最多打一场代理人战争,诸如支持张纯、张举造反,诸如当前支持刘虞的手下阎柔、鲜于辅、鲜于银与公孙瓒干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