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董重退回位子后,董虎却停住了笔,身体向后微微依靠在椅背上,目光扫视厅堂上所有人……
“一朝一国的崩塌必然有其深层次原因,具体分析时,无非是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民生……等方面去分析。”
“政治清明,上下一心,帝国自然昌盛民安,政治清明不仅仅只是因为朝堂上出现一两个贤良重臣,或是皇帝是个贤明君王,而是整体官吏的体系有个正确的意识形态,是官僚们有着自控、监督体制。”
“什么是正确意识形态?”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什么是自控、监督体系?”
“都察院、大理寺、锦衣卫、军中左右部长使、各州部刺史、别驾就是自控、监督体系,不仅劝谏帝王,同样也监督官吏不法之事。”
董虎挺了挺身体,正色道:“太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时,各州郡有刺史监督不法,有太守治理一郡百姓,有郡国都尉掌管郡国兵事,各司其职,相互监督,这才造就了西汉帝国的强大。”
“然自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后,因财力不足而罢去郡国都尉,将兵权并于太守一身,先帝刘宏更进一步,将监督刺史改掌理一州军政民律大权,瑾然成了一地事实王国,而这些都是天下大乱的开始!”
“因为……”
“一地权利失去了控制和约束!”
董虎起身,郑重看着所有人。
“权利需要枷锁,否则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灾难,一定是今日的处处战火、民不聊生!”
“今日冀州虽乱,然已有初平迹象,故而当恢复权利相互制约的体制。”
董虎说道:“刺史是一地最高巡查御史,别驾是刺史副手,辅佐刺史巡查各郡国不法之事,而‘冀州令’等若于郡国太守、国相,掌民事,与此同时,还会有掌冀州兵事的四品将军。”
“司法、民事、兵事三者并行,各行其责,相互监督。”
说着,董虎坐回座位,再次拿起笔。
“长使马玉。”
马玉大踏步上前。
“末将在!”
“自今日起,你退役转职,任渤海郡太守。”
“诺!”
董虎低头在纸上写下“马玉”任命文书后,又拿起一封空白命书,写下“董尚”两字,随即向不远处的董重示意了下,董重忙上前接过。
“立即让人送去豫州。”
董重低头看向任命文书,忙点头。
“大兄放心,咱今日就让人日夜送去豫州。”
董虎点了下头,又看向督管新兵训练的长使黄晨、马玉。
“长使黄晨、马玉。”
黄晨、马玉忙上前。
“末将(末将)在!”
“黄晨任清河太守,马玉任河间太守。”
“诺!”
……
“郭图、逢纪、牵招。”
郭图、逢纪慌忙上前,人群当中的牵招却是呆愣了下,也落后了郭、逢二人一步,以至于一干凉州将领皱眉不喜,但董虎却毫不在意,事实上,他很是看中牵招,只不过在他人眼中,牵招是不值一提之人,而且还与“阉党”有一些牵连,故而在袁绍手下一直是被人排挤的一员。
董虎对牵招颇感兴趣,究其根源还是因他对曹操的了解,在袁绍、袁谭、袁熙、袁尚等人先后死于非命后,冀州基本上就已经被凉州军占领了,只不过二三十万兵马被打散,不少乱兵散落在河间国、清河郡、安平国、魏郡境内,冀州短时间内有些混乱而已。
三万凉州骑奔赴各地抓俘虏,而牵招就是其中一员,若非董虎翻阅俘虏名单时看到了他的名字,估摸着牵招脑门上会有一个极为显眼的印记。
牵招是安平国名士乐隐的学生,而乐隐是车骑将军何苗征募的长使,何苗在对待“十常侍”问题上与何进是完全相反的,更倾向于支持太后大何氏,也因这个原因何苗在雒阳大变故时被杀,乐隐也一同死在了那一场变故中。
何进要杀尽宫内宦官,而何苗、大何氏却要力保,即便丁原在黄河渡口纵火威逼,大何氏也不愿杀了十常侍,何苗自然会被清流士人归入到“阉党”一系,牵招又是乐隐的学生,可不就是阉党之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