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那个庞统真的很厉害吗?”
“厉害?”
董虎刚钻进被窝,听了这话也不由一愣,眉头紧皱思索了片刻,但还是摇了摇头,按照他的猜测,诸葛亮、庞统算是同门,同时又是好友,诸葛亮开口的《隆中对》不仅庞统知道,荆州许多士子私下里应该都有这方面的争论,应该不是诸葛亮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他之所以这样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文人士子的癖好,以及荆州在《三国》中的位置,当天下大乱后,北方又被强大的曹操占据,向南攻打荆州是早晚的事情,但凡稍微有些脑子的人都应该能想到这些。
北方一统,任何心有野心的人都会继续向南攻打,因太行山的缘故,北方攻打江南之地只有两个进攻方向,即东线和西线两处战场。
东线战场就是自淮南三郡渡过长江,攻打吴郡或丹阳郡,而西线战场则是自汝南郡攻打江夏郡,或是自南阳郡渡过汉江攻打荆州南郡。
因为广陵郡是易于水淹七军的沼泽低洼地形,东线虽然可以直接威胁到吴郡的安危,但物资补给比较困难,能够直接对吴郡有威胁的,只有地势稍高些的广陵郡南部六县,与此同时,九江郡、庐江郡同样也能威胁到江南的安危,只是九江郡、庐江郡一旦渡江攻打丹阳郡或是豫章郡,就如同方阵VS方阵的时候,北方的方阵实施了锥形阵战术,一旦渡江攻打,若没有在拿下吴郡、荆州的情况下,自九江郡、庐江郡渡江发动进攻的兵马,就会遭到侧翼吴郡、荆州的江夏郡围攻。
与锥形阵遭遇的情形一样,一旦实施穿刺战术,势必会遭遇到左右两翼敌军的围攻,除非穿刺战术的实力很强,能够轻易将敌军穿透、撕裂开来,以此实施分割包围,否则的话,贸然实施穿刺就与找死没有区别。
将两军阵前对垒放大到南北两大势力的对峙,虽然性质都差不多,但这并不是平原上两军对垒,江南的山岭、河流会极大的阻碍北方兵马实施穿刺战术,再加上北方兵卒水土不服,地形、气候上的不适应,一旦冒然的从九江郡、庐江郡发动进攻,遭遇到四面八方的围攻基本上就是必然情形。
同理,自汝南郡向江夏郡发动进攻也一样的会遭遇到九江郡、庐江郡贸然渡江的情形,而且可能更加困难,因为九江郡与江夏郡之间隔了一些秦岭、大别山余脉,需要自山岭之中杀入江夏郡的腹心,荆州完全可以在山岭要道设立重城抵挡。
从九江郡、庐江郡、汝南郡对江南发起进攻,就如同从方阵的中军对江南发动进攻,一旦左右两翼的广陵郡、南阳郡遭遇到了强力阻击,自中军发起的进攻就是实施了中军突破的锥形阵战术,也一定会遭遇到敌军左右两翼的围攻,失败的可能性极大,除非江南真的很菜,或是已经没了抵抗意志。
两军对垒,通常都是左右两翼进行试探性的进攻,因为这么做有很大的安全性,即便左右两翼遭受到了打击,只要中军不动摇就还有再战的实力,可若中军遭受重创,胜负也就没了悬念。
放到现实情况下,北方军团的左翼广陵郡不适合大军团作战,遭遇到的困难要比想象中多得多,不仅是因为广陵郡境内的低洼地形,不适合展开大军团厮杀,与此同时,吴郡的水师舰队可以从海上绕道杀入广陵郡南部六县的背后,甚至可以自淮河入海口进入,直接斩断整个淮南三郡的后路,将淮南三郡与北方彻底隔离开来。
当然了,董虎不认为刚刚跑去江南没几年的曹操有如此强大的水师舰队,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照整个江南江北的对峙情形来看,这样的海上奔袭战术不是没有可能性,只不过凉州军与曹军在这方面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董虎在拿下徐州时候,已经抽调了工匠在胊县(连云港)设立造船厂,虽说现在还没有造出船只,但他相信,与孙策对峙厮杀的曹操同样拿不出海船进行海战,至于大型运粮平底沙船……雒阳的太仓、敖仓拥有的运粮平底船更多,毕竟天下钱粮都是向帝都雒阳运送的,若是在海上比拼不靠谱的平底船,那也是董虎获胜。
若没有大量海船情况下,北方自广陵郡侧翼对江南最边缘的吴郡发动进攻是比较困难的,可若北方有了强大的海上舰队,别说从广陵郡发动进攻了,北方军队从哪里又不能发动进攻呢?江南海岸线那么长,处处都可能是北方海上舰队登陆的地点。
可若没有强大的海上舰队,对江南发动进攻,最佳路线就是自南阳郡对荆州腹心发动进攻,而且荆州的战略重要性不容忽视,可以直接威胁到雒阳和关中之地,也正因这些缘故,历来南北之争襄阳都是最重要的战场。
南阳郡是天下第一郡,人丁众多,土地肥沃,作为北方的前沿战场最合适不过了,荆州文人士子私下里指点天下时,不可能看不到曹操攻打荆州的危险,而荆州能做的无非就三个方面,其一是加强荆州自身的防备,其二是寻外援,向益州的刘璋、东吴孙权寻求外援,其三就是直接躺平,直接向曹操低头投降。
荆州能做的无非是这三个方面,只不过益州刘璋性子懦弱,而东吴孙权势力强盛,在“寻求外援”的战略上稍微进行了调整,变成了“吞掉弱小的,结盟强大的”战略而已。
董虎相信,喜欢聚在一起指点天下的文人士子们一定会从这三个方面来考量荆州的未来,所以《隆中对》并不能算是多么高明的战略,只不过是诸葛亮将士子们的观点说了出来,而且他也因为跟随刘备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这才显得《隆中对》的战略高度。>